脫臼

脫臼的概述

1、定義

關節脫位也稱脫臼,是指構成關節的上下兩個骨端失去了正常的位置,發生了錯位。多暴力作用所致,以肩、肘、下頜及手指關節最易發生脫位。關節脫位的表現,一是關節處疼痛劇烈,二是關節的正常活動喪失,三是關節部位出現畸形。臨床上可分損傷性脫位、先天性脫位及病理性脫位等幾種情形。關節脫位后,關節囊、韌帶、關節軟骨及肌肉等軟組織也有損傷,另外關節周圍腫脹,可有血腫,若不及時復位,血腫機化,關節粘連,使關節不同程度喪失功能。

2、別稱

關節脫位

3、發病部位

肩,手指關節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所有人群

6、科室

骨科

脫臼的典型症狀

1、脫臼的典型症狀

關節脫位具有一般損傷的症狀和脫位的特殊性表現。受傷后,關節脫位、疼痛、活動困難或不能活動。脫位通常影響活動的關節,如踝、膝、髖、腕、肘,但最常見的是肩和手指關節。不活動的關節,如在骨盆的關節,當使關節固定在一起的韌帶被牽拉或撕裂時,也能被分開。椎骨的脫位如果損害神經或脊髓就能危及生命。顯著的椎骨間脫位,損傷脊髓,導致癱瘓。

2、脫臼的分類

按關節脫位的病因可分為:外傷性脫位、習慣性脫位和病理性脫位。

按關節脫位的方向可分為:前脫位、后脫位和側方脫位。

按關節脫位的程度不同可分為:半脫位和完全脫位。

按關節脫位的時間可分為:新傷關節脫位(關節脫位時間在3周以內者)和陳舊性關節脫位。

按關節脫位時鄰近軟組織是否有內外貫通的創口可分為:開放性關節脫位和閉合性關節脫位。

關節脫位的損傷程度可分為輕、重二型。

根據其脫位方向分為前脫位、后脫位,其中又以前脫位常見,約占95%以上。有些患者有反復發生脫位的傾向,稱為習慣性脫位。

其次發病較多的還有肘關節、髓關節及顳頜關節脫位。

脫臼的病因病機

本病多數是外傷性脫位,其次還有先天性和病理性脫位。常見的關節脫位有:肘關節脫位、肩關節脫位、髖關節脫位和下頜關節脫位等。

脫臼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X線檢查關節正側位片可確定有無脫位、脫位的類型和有無合并骨折,防止漏診和誤診。

脫臼的并發症

本病最常合并骨折、神經損傷等。如肩關節有脫位病例約30~40%合并大結節骨折,也可發生肱骨外科頸骨折,或肱骨頭壓縮骨折,有時合并關節囊或肩胛盂緣自前面附著處撕脫,愈合不佳可引起習慣性脫位。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可向后滑脫,造成關節復位障礙。腋神經或臂叢神經內側束可被肱骨頭壓迫或牽拉,引起神經功能障礙,也可以損傷腋動脈。因此在檢查時應注意有無其它合并損傷。

脫臼的防治方案

1、脫臼的預防方法

對本病的預防最主要的是要加強勞動保護,防止創傷發生,體育鍛煉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動作,防止損傷,對兒童應避免用力牽拉。

2、脫臼的治療方法

對關節脫位的處理主要分為三步:

復位

以手法復位為主,時間越早,復位越容易,效果越好。但應由有經驗的專科醫生進行復位。

固定

復位后,將關節固定在穩定的位置上,使受傷的關節囊、韌帶和肌肉得以修復愈合。固定時間為2-3周。

功能鍛煉

固定期間應經常進行關節周圍肌肉的舒縮活動,和患肢其它關節的主動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避免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