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的概述
1、定义
外周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异常减少(采用血小板直接计数法时低于10^10/L)的现象。通常情况下,血小板<50×10^9/L时,即存在皮肤、黏膜出血的危险性;<20×10^9/L时,有自发性出血的高度危险性;<10×10^9/L时则有极高度危险性。
2、别称
血小板减少
3、发病部位
血液
4、传染性
无传染性
5、高发人群
无特定人群
6、科室
血液科
血小板减少症的典型症状
1、血小板减少症的典型症状
皮肤出血
出血点、紫癜、淤斑。
牙龈出血
牙龈出血在正常人及牙科疾病中常见,因此,反复牙龈出血或出血后止血困难常提示血小板减少等出血性疾病。
口腔黏膜血疱。
鼻衄
正常人亦可偶尔发生鼻衄,但鼻衄合并其他出血症状时常提示出血性疾病。
关节出血、肌肉及深部组织血肿
单纯血小板减少引发关节、肌肉出血少见。
消化道出血
可表现为呕血、便血、黑便等。
泌尿道出血
可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
月经过多。
视网膜出血。
中枢神经系统出血
较少发生,但却是血小板减少等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常见死亡原因。
拔牙或手术后出血。
伤口出血时间延长。
2、血小板减少症的分类
无
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病机
1、血小板生成不足:
可见于某些病理情况如再生障碍性贫血(AA)、急性白血病(AL)以及感染等时,或者由于某些毒物或药物如苯、二甲苯、环磷酰胺等的有害作用,骨髓内巨核细胞的增殖或生长成熟发生障碍,可引起血小板生成不足和数量减少。
2、血小板破坏过多:
见于某些药物如磺胺、氯霉素、安基比林等的作用或感染时,通过免疫机制,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和数量减少。还可见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TTP)、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系统性红斑狼疮(SLE)、HIV-1相关血小板减少症。
3、血小板分布异常: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脾机能亢进或脾肿大时,血小板在脾内阻留过多,致使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减少。
血小板减少症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及便常规检查等。
一般症状是皮下及黏膜出血,如皮肤淤斑、紫癜、口鼻腔及牙龈出血等,严重者可引起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出血,危及生命,长期出血易引起贫血。
血小板减少症的并发症
1、血小板减少症长期未愈的情况下,极易出现粘膜出血,其中以鼻出血、胃肠道出血、生殖系统出血、以及便血,尿血,呕血等,甚至心脏粘膜出血。
2、血小板减少症还可能会引发以胃肠道出血为典型的消化道出血,还有颅内出血等中枢神经系统内出血是导致最常见的导致死亡的原因之一。
3、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心肌渗血的症状,以至于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心跳骤停或者是脑出血的症状表现,严重时,还会导致亦昏迷或死亡。
4、免疫性的血小板减少,会引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加重患者痛苦。
5、临床研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可能有并发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的风险,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大患者死亡几率。
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方案
1、血小板减少症的预防方法
患者居住环境应保持清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严格按要求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尽量少接触探望人员,防止交叉感染。居室每天紫外线消毒1-2次,定期进行空气细菌学监测,床上用品定期消毒。大剂量化疗和免疫治疗的患者,应做好保护性隔离。
2、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方法
对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首先为病因处理,例如对于ITP,可以采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以及脾切除治疗;对于AA可采用免疫抑制方案等治疗。血小板输注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失患者的出血症状,恢复和维持人体正常止血和凝血功能;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血小板减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