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期出血

排卵期出血的概述

1、定义

在有规律的两次月经中期,即排卵期,由于排卵所致的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部分女性的子宫内膜失去雌激素的支持,而出现子宫内膜脱落,引起有规律的阴道出血,称为排卵期出血。中医学称之为“经间期出血”。

2、别称

排卵期出血症、经间期出血

3、发病部位

子宫

4、传染性

无传染性

5、高发人群

女性

6、科室

妇产科

排卵期出血的典型症状

1、排卵期出血的典型症状

一般发生在规律的月经周期的第12~16天,一般历时数小时或2~3天,不超过7天,量明显少于正常月经出血量,出血可自行停止。可伴有轻度的下腹部不适或者腰部酸痛,也可无伴随不适,有时会偶尔在此次至下次月经周期中发生,也有个别人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在4~5个月经周期都出现排卵期出血。

2、排卵期出血的分类

无相关资料。

排卵期出血的病因病机

1、中医学认为引起经间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为阴虚、肝郁、湿热、血瘀、脾虚等导致的冲任二脉在氤氲期受到扰动,血海不固所致。

2、西医学认为由于卵泡成熟排卵后,雌激素水平会出现明显下降,个别的女性因此时较低的雌激素水平不能维持子宫内膜生长,引起子宫内膜局部脱落,从而发生少量突破性出血,但一般情况下,排卵后随着黄体的形成,黄体分泌雌、孕激素,会很快修复子宫内膜并使子宫内膜朝分泌期变化,内膜得以增厚修复而出血停止。

排卵期出血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1、测量基础体温。为双相体温,出血发生在体温由低向高转化期间,也就是排卵期。

2、抽血化验分析性激素水平。

3、妇科超声检查:排除引起异常出血的其它疾病,如子宫肌瘤等。

排卵期出血的并发症

1、恼人症状:排卵期出血虽然出血量较少,但也让女性朋友防不胜防,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2、腹痛:排卵期出血患者常伴有腹痛症状,周期性月经间期疼痛,可轻可重,一般持续几个小时,个别患者可持续2~3天。

3、引发不孕症:男女性可能会因为排卵期出血而中止性生活,从而错过受孕时机,最终导致不孕症的发生。

4、原发病危害:月经不调、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癌、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腺癌等生殖道疾病也可引发排卵期出血症状。

排卵期出血的防治方案

1、排卵期出血的预防方法

排卵期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个别在月经期有下腹发胀、腰酸、乳房胀痛、轻度腹泻、容易疲倦、嗜睡、情绪不稳定、易怒或易忧郁等现象,均属正常,不必过分紧张。排卵期注意卫生,预防感染。注意外生殖器的卫生清洁。月经期绝对不能性交。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避免过劳。经血量多者忌食红糖。排卵期内裤要柔软、棉质,通风透气性能良好,要勤洗勤换,换洗的内裤要放在阳光下晒干。

2、排卵期出血的治疗方法

可以口服小量雌激素。例如补佳乐,从月经周期的第8~10天开始服用,服用3~7天。也可服用少量止血药物,如安络血等。中医治疗根据不同的证型可口服知柏地黄丸(阴虚)、加味逍遥丸(肝郁)、安坤颗粒(湿热)、龙血竭片(血瘀)、参苓白术散(脾虚)等或者汤药口服,配合针灸等也可取得较好疗效。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