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的概述
1、定义
克罗恩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本病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两者统称为炎症性肠病(IBD)。本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肠梗阻,伴有发热、营养障碍等肠外表现。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不易根治。本病又称局限性肠炎、局限性回肠炎、节段性肠炎和肉芽肿性肠炎。
2、别称
局限性回肠炎、局限性肠炎。
3、发病部位
胃肠道。
4、传染性
无传染性。
5、高发人群
青壮年人。
6、科室
消化内科、腹外科。
克罗恩病的典型症状
1、克罗恩病的典型症状
腹泻:克罗恩病和大多数的肠道系统疾病一样都会出现腹泻的症状,但克罗恩病的腹泻症状有所不同,大便的次数每日可以多达2到6次,一般无脓血便,可以有里急后重的感觉,有一半以上的患者还会出现腹痛的感觉,疼痛常常位于右下腹,通常都是由于本病的并发症所引起的,比如说,肠穿孔,肠梗阻,急性腹膜炎都会引起疼痛,有时还可以并发急性阑尾炎。
全身症状:有一部分的克罗恩病还会出现一些全身症状,比如说,发热头痛,这是由于肠道组织破坏或毒素必须足够引起的发热,一般都是中等度热,常常间歇出现,有时候可以出现高热、寒战的症状。其他的全身症状可以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瘦的消化系统的症状。
腹部肿块:约1/3的比例还可以出现腹部包块,以右下腹和脐周最常见,这是由于肠道黏连、肠系膜增厚有关,长期下去所引起的包块,容易和腹腔内肿瘤混淆。
便血:一般便血量不是很多,但是这种症状不能忽视,这是疾病进展的标志,这时一定要到医院去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
2、克罗恩病的分类
临床可分5型:
急性阑尾炎型:右下腹痛,可扪及包块,发冷、发热,类似急性阑尾炎;但起病慢、病程长、白细胞不高,合并腹泻则不同于阑尾炎。
肠梗阻型:阵发性腹部绞痛,呕吐,肠鸣音亢进,右下腹可扪及包块或出现肠型,但病程长、病情轻。
腹膜炎型:由于肠穿孔而并发弥漫性腹膜炎症状和体征。但起病慢、病情较差,可有腹痛、腹泻及低热病史。
出血型:以便血为丰,直肠受累时有40%出血,大量出血少见。
肠炎型:慢性腹泻类似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的病因病机
1、遗传易感性
1.1、遗传因素:大量资料表明,Crohn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研究发现单卵发育的孪生子之间患Crohn病的一致性比率明显升高。同时发现Crohn病患者与配偶之间表现为不一致性,且与普通人群无差别。以上表明本病有家族聚集性。
1.2、易感性的改变:目前多数学者认为,Crohn病的发生可能与机体对肠道内多种抗原刺激的免疫应答反应异常有关。
2、外源性因素
2.1、感染因素:分枝杆菌可能是Crohn病的病因。也有人怀疑Crohn病的病因是病毒。
2.2、环境因素:城区居民较农村人群的发病率高,这种差异在乡村保健水平很高的瑞典也存在,这可能与社会、经济地位有关。
2.3、一些研究表明,口服避孕药使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危险增加。但另一些研究未能证实。
2.4、一些潜在的环境因素可激发Crohn病的发生。食用精制糖增加已被确认是一不利因素。一个普通的产期也可作为一种刺激因素而使一些孕妇于产后发生Crohn病。
克罗恩病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常用检查项目:
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增高,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降低,与失血、骨髓抑制及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吸收减少有关。血细胞比容下降,血沉增快。黏蛋白增加、白蛋白降低。血清钾、钠、钙、镁等可下降。
粪便检查:可见红、白细胞,隐血试验呈阳性。
肠吸收功能试验:因小肠病变作广泛肠切除或伴有吸收不良者,可作肠吸收功能试验,以进一步了解小肠功能。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克罗恩病最敏感的检查方法。主要风险为肠穿孔和出血。
钡剂灌肠检查:钡影呈跳跃征象。用于不宜做结肠镜检查者。
X线小肠造影:通过观察小肠的病变,确定肠腔狭窄部位。
CT检查:可同时观察整个肠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病变,对于腹腔脓肿等并发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鉴别:本病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急性阑尾炎、肠结核、小肠淋巴瘤、十二指肠壶腹后溃疡、非肉芽肿性溃疡性空肠回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结肠结核、阿米巴肠炎、结肠淋巴瘤、放射性结肠炎等。
克罗恩病的并发症
本病的并发症常见肠梗阻,偶见腹腔内脓肿、吸收不良综合征、急性穿孔大量便血,罕见中毒性结肠扩张。
克罗恩病的防治方案
1、克罗恩病的预防方法
定期体检: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该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应做好遗传病学防治工作。积极防治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
应提倡母乳喂养:能减少婴幼儿接触其他致敏原的机会而起到保护作用。
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劳逸结合,参加体育锻炼,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渣饮食,宜补充多种维生素、叶酸以及铁、钙等元素。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海产品等。
2、克罗恩病的治疗方法
本病尚无特殊治疗方法。无并发症时,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十分重要,可缓解有关症状。活动期宜卧床休息,高营养、低渣饮食。严重病例宜暂禁食,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采用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贫血者可补充维生素B12、叶酸或输血。低蛋白血症可输白蛋白或血浆。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肾上腺皮质激素或6-巯基嘌呤等药控制活动期症状有效。解痉、止痛、止泻和控制继发感染等也有助于症状缓解。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可促进体内酶类和蛋白质的合成,同时具有保护细胞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