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

肠息肉的概述

1、定义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息肉主要分为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

2、别称

3、发病部位

结肠和直肠

4、传染性

无传染性

5、高发人群

男性

6、科室

消化内科

肠息肉的典型症状

1、肠息肉的典型症状

根据息肉生长的部位、大小、数量多少,临床表现不同。

1.1、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息肉较大时可引致肠套叠;息肉巨大或多发者可发生肠梗阻;长蒂且位置近肛门者息肉可脱出肛门。

1.2、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或腹痛症状。

1.3、伴发出血者可出现贫血,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休克状态。

2、肠息肉的分类

息肉主要分为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

肠息肉的病因病机

1、感染

炎性息肉与肠道慢性炎症有关,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2、年龄

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3、胚胎异常

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4、生活习惯

低食物纤维饮食与结直肠息肉有关;吸烟与腺瘤性息肉有密切关系。

5、遗传

某些息肉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如家族性非息肉病大肠癌(HNPCC);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

肠息肉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管状腺瘤呈息肉状,单发或多发,多发肿瘤可集中在一段肠管或全部小肠。有蒂或无蒂,大小不等。镜检见肿瘤细胞主要为单层柱状上皮被覆的腺体组织,腺体大小较不一致,形状较不规则,上皮有轻度不典型性,核分裂象偶见。绒毛状腺瘤肉眼见肿块体积往往较大,呈乳头状或绒毛状。镜检见,主要由绒毛状结构,绒毛表面覆以分化较成熟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

肠息肉的并发症

1、大量便血:便血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便血的多少也是衡量病情轻重的指标。这里所说的大量便血是指短时间内大量肠出血,伴有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及血色素降低,需要输血治疗。

2、肠狭窄:多发生在病变广泛、病程持续长达5-25年以上的病例,其部位多见于左半结肠,乙状结肠或直肠,临床上一般无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肠阻塞,在本病出现肠狭窄时,要警惕肿瘤,鉴别良性恶性。

3、肠穿孔:多为中毒性肠扩张的并发症,也可出现严重型,多发生于左半结肠,皮质激素的应用被认为是肠穿孔的一个危险因素。

4、中毒性肠扩张:这是本病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多发生在全结肠炎的病人,死亡率可高达44%,临床表现为病情迅速恶化,中毒症状明显,伴有腹泻、腹部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白细胞数增多,易并发肠穿孔。

5、结肠癌:约5%病例发生癌变,多见于病变累及全结肠,幼年起病和病史超过10年者。

肠息肉的防治方案

1、肠息肉的预防方法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2、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对肠息肉的治疗原则是:对于有症状的息肉,应该予以治疗;对于无症状的息肉,则根据是否有癌变倾向决定治疗方法。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

2.1、内镜治疗:通过内镜切除直肠息肉是目前临床最常用方法,该方法有患者的损伤少,创口小的优点。一般只有在癌变倾向的息肉,或者导致临床症状的息肉才需要考虑内镜下治疗。内镜治疗的方法很多,一般有蒂息肉最适合用内镜切除,对于较大的有蒂息肉,可直接用接高频电的圈套器套入息肉根部,一次性进行切除;对于较小的有蒂息肉,可在内镜下直接用活检钳钳取切除。

2.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内镜切除不彻底、者腺瘤性息肉、不明原因的息肉,常用的手术方法应根据息肉的大小、部位、范围而定,通常可做局部切除、肠段切除、结肠次全切除、全结肠切除等。若息肉发生恶变,应根据息肉浸润的范围进行切除,并在此基础上辅助治疗,术后注意定期复查,避免复发。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