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的概述
1、定义
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病人多无明显不适症状,常在B超检查或在腹部手术中发现。尚无证据说明其有恶变可能。
2、别称
无
3、发病部位
肝脏
4、传染性
无传染性
5、高发人群
无人群限制
6、科室
血管外科
肝血管瘤的典型症状
1、肝血管瘤的典型症状
小的病变多无症状,经体检超声发现,较大的病变可造成上腹不适或触及包块,巨大血管瘤可使肝脏显著增大,临床表现,<4cm者多无症状,常于体格检查作腹部超声时偶然发现;4cm以上者约40%伴腹部不适,肝肿大,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肝血管瘤常含机化血栓可能反复血栓形成造成肿瘤肿胀,引起Glisson′s包膜牵拉胀痛,肿块软硬不一,有不同程度的可压缩感,少数呈坚硬结节感,肿块很少自发破裂,肝功能一般正常,大血管瘤罕见的综合征为消耗性凝血障碍,血小板减少及低纤维蛋白血症。
2、肝血管瘤的分类
一般情况下,它包括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壁细胞瘤和肝毛细血管瘤。
2.1、海绵状血管瘤:
其切面呈蜂窝状、充满血液、镜检显示大小不等囊状血窦、其内充满红细胞,时有血栓形成,血窦之间有纤维组织隔,纤维隔内见有小血管及小胆管,偶见被压缩之肝细胞索。纤维隔及血窦内的血栓可见钙化或静脉石。
2.2、血管内皮细胞瘤:
比较少见,它属于良性血管瘤与肝血管内皮细胞肉瘤两者之间。
2.3、细血管瘤:
比较少见,血管腔比较狭窄,间隔纤维组织非常丰富。
2.4、化性血管瘤:
比较少见,血管腔塌陷或闭合,间隔纤维组织较为丰富,血管瘤呈退行性改变。
肝血管瘤的病因病机
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1、先天性发育异常
肝血管瘤的发生是先天性肝脏末梢血管畸形所致,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肝血管发育异常,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肝血管瘤。
2、激素刺激学说
女性青春期、怀孕、口服避孕药等可使血管瘤的生长速度加快,认为女性激素可能是血管瘤的一种致病因素。
3、其他学说
有人认为毛细血管组织感染后变形,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肝组织局部坏死后血管扩张形成空泡状,其周围血管充血扩张;肝内区域性血循环停滞,致使血管形成海绵状扩张。
肝血管瘤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超声表现:
显示肝内均质、强回声病变,边界大多清楚,或病变区内强回声伴不规则低回声,病变内可显示扩张的血窦。
ct表现:
(1)平扫:肝内低密度区,轮廓清楚,密度均匀或病变区内有更低密度区,代表血栓机化或纤维分隔,少数可见到钙化。
(2)增强扫描:
①早期病变边缘显着强化呈结节状或“岛屿状”,密度与邻近腹主动脉相近,明显高于周围肝实质密度,持续时间超过2分钟。
②随着时间延长,增强幅度向病变中央推近,而病变的低密度区相对变小。
③延时扫描病变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平扫时病变内更低密度无变化)。
增强扫描是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重要方法,具有特征性表现,诊断正确率可在90%以上。一般典型表现出现在动脉早期,即注药后30~60秒。因此强调正确的检查技术,即快速、团状注射造影剂,快速扫描,适时延时扫描。否则,因未见到特征性表现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同位素99mtc肝血池扫描及肝血管造影检查:有助于肝血管瘤的诊断,表现为无肿瘤染色,边缘清楚锐利,血管瘤显影时间较长。
mri:t1图像呈低信号强度,t2弛豫时间延长,表现为高信号强度组织。
肝血管瘤的并发症
1、肝血管瘤破裂:肝血管瘤增大之后容易破裂,因此导致患者出现急腹症或者是内出血的症状。
2、血小板减少症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在临床当中发现有少数肝血管瘤的病人常因病情加重,导致凝血机制障碍而因此这些并发症。
3、肝脏肿大:有些患者的血管瘤长大时影响到肝功能,从而就会引起肝脏肿大。
4、肝囊肿:在临床当中发现约10%的肝血管瘤的患者可并发肝囊肿。
肝血管瘤的防治方案
1、肝血管瘤的预防方法
肝血管瘤虽有先天性因素,但其增长却是后天因素促成的,所以预防就是要尽量避免引起瘤体增长的因素,如正确对待各种事情,解除忧虑,紧张情绪,避免情志内伤,饮食上应少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之品,多吃新鲜蔬菜,不要喝酒,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如见腹内有积块,身体消瘦,倦怠乏力等症状应早期检查,及时治疗。
2、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
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目前可以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三大类。选择治疗方法时,一般根据肝血管瘤的大小,遵循以下治疗原则:
肿瘤直径小于5厘米者,不需手术治疗,定期复查,随诊。
肿瘤直径在5厘米到10厘米大小内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肿瘤直径大于10厘米者一般建议进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