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

耳鸣的概述

1、定义

耳鸣是累及听觉系统的许多疾病不同病理变化的结果,病因复杂,机制不清,主要表现为无相应的外界声源或电刺激,而主观上在耳内或颅内有声音感觉。在临床上它既是许多疾病的伴发症状,也是一些严重疾病的首发症状(如听神经瘤)。

2、别称

3、发病部位

耳朵

4、传染性

无传染性

5、高发人群

无人群限制

6、科室

耳鼻喉科、五官科

耳鸣的典型症状

1、耳鸣的典型症状

耳鸣的音调可高可低,常描述为如蝉鸣、哨音、汽笛声、隆隆声、风声、拍击声等。有的表现为间断性,有的表现为持续性,有的还伴有听力下降、眩晕等症状。

2、耳鸣的分类

耳鸣的分类方法有多种,至今尚未统一,常用的有以下几类:

按病程

急性:<3个月;亚急性:3~12个月;慢性:>12个月。

按症状

代偿性耳鸣:耳鸣较轻,患者能够耐受,不需进行特殊治疗;

失代偿性耳鸣:耳鸣较重,患者无法忍受,需要积极治疗,降低耳鸣的响度。

按感受情况

通常按照检查者是否能听到耳鸣的声音而分为: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

客观性耳鸣

咽鼓管异常开放性耳鸣。

肌肉挛缩性耳鸣。临床上容易漏诊,多因鼓膜张肌、镫骨肌、腭帆张肌及咽鼓管咽肌的异常运动和挛缩,产生一种特殊的声音传至耳内,病人一耳或两耳听到“巴嗒”、“卡嗒”、“咯嗒”戴弹指样等类似声响。

血管性耳鸣主要有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解剖变异、颈动脉瘤、颈静脉球体瘤、动脉静脉瘘以及耳部周围巨大血管瘤等病变,产生血液流动时的搏动性耳鸣。

颞颌关节紊乱性耳鸣。

按病变部位

耳鸣可分为耳源性耳鸣和非耳源性疾病。

耳源性耳鸣是指引起耳鸣的病变部位限于听觉系统之内,包括外耳病变:外耳道耵聍栓塞或外耳道肿物、异物等;中耳病变:中耳炎、耳硬化症、鼓室内占位性病变、颈静脉球高位或颈静脉球体瘤等;内耳病变:梅尼埃病、噪声性听力损失、老年性听力损失等;蜗后及中枢听觉通路病变:听神经瘤、多发硬化、脑肿瘤、血管病变等。非耳源性疾病是源自于听觉系统以外的疾病如贫血、高血压、甲亢、肾病等。

按患者主诉

耳鸣可以分为耳鸣或颅鸣;单一耳鸣与复合耳鸣;搏动性和非搏动性耳鸣;搏动性耳鸣还可进一步从病因上分为:血管性耳鸣和非血管性耳鸣。血管性还可再分为动脉性和静脉性搏动性耳鸣。良性颅内压增高、颈静脉球体瘤、脑积水等均能引发静脉性搏动性耳鸣。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畸形和变异、动静脉瘘、高血压病等引起动脉搏动性耳鸣。

非血管性耳鸣主要为肌源性耳鸣和咽鼓管异常开放,肌源性耳鸣与鼓膜张肌、腭肌、镫骨肌的阵挛有关。

按病因

生理性耳鸣:在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处于极其安静环境时可以听到身体内部器官脏器维持其自然活动状态和血液流动时动脉受压所产生的脉动性声音或呼吸声、咽鼓管开放的声音等,这些均属于亚体声,为生理性耳鸣。

病理性耳鸣:任何外界机械性、噪声性、中毒性、感染性、变态反应性、药物耳毒性及全身疾病等病因所引发的耳鸣均属于病理性耳鸣的范畴。药物引起的耳鸣:大剂量水杨酸能引起听力下降和诱发可逆性的耳鸣。耳鸣特点:多为中高频耳鸣、双侧,停药后耳鸣可消失。一般在每天口服400mg以上水杨酸药物时才会出现耳鸣症状。外伤性耳鸣多发生在脑外伤后,可能与迷路振荡以及脑振荡有关。耳鸣的产生部位可在耳蜗、神经或听中枢,也可混合存在。有证据显示部分脑外伤患者的脑组织出现局部瘢痕,引起异常放电。

耳鸣的病因病机

耳鸣、耳聋的发生与多种原因引起的耳窍闭塞有关。除先天性耳窍失聪外,多因急性热病,反复感冒,以致邪热蒙窍,或因痰火,肝热上扰,以及体虚久病、气血不能上濡清窍所致。外有风热上受,客邪蒙窍;内有痰火,肝热,蒸动浊气上壅;或因久病肝肾亏虚,脏真不足,或脾胃气弱,清阳不升,不能上奉清窍,病因颇为复杂。

耳鸣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耳鸣多为一种主观感觉,难以检测,但可以用纯音听力计进行频率匹配,及响度平衡的方法测出耳鸣的强度和频率。

耳鸣的并发症

1、外耳病变:耵聍栓塞、活动的异物等、因其接触鼓膜,于头部活动时可引起耳鸣。

2、内耳耳蜗病变: 早期梅尼埃病损害耳蜗顶周螺旋器时出现低频耳鸣。耳毒性药物、噪音和老年性耳蜗损害,均可出现高频耳鸣,伴有感觉神经性聋。

3、中耳病变:中耳炎、咽鼓管阻塞、耳硬化症等均为耳鸣的常见病因。中耳鼓室周围的病变,如颈静脉球体瘤、颈静脉或动脉解剖异常、动静脉瘘等可引起搏动性耳鸣。

4、心血管疾病:是最为常见的耳鸣原因之一,其中约有10%为高血压。耳鸣常呈搏动性,与脉搏、心跳同步。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缩小、狭窄亦可出现搏动性耳鸣。贫血者因心脏输出量增加引起搏动性耳鸣。

5、内分泌代谢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均可引起搏动性耳鸣,前者因心输出量增加,后者由于细胞液增加或内淋巴压升高所致。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维生素缺乏症、碘或锌缺乏、肾病等引起耳鸣的发生率较高。

6、神经精神疾病:脑膜炎、脑震荡、脑干肿瘤和血管病变皆可引起耳鸣,称为中枢性耳鸣。精神状态与耳鸣的产生有一定关系,精神紧张可引起血液循环改变,促发耳鸣。失眠、头昏、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常伴发耳鸣,但体检无器质性病变,听力学测试无异常,亦无神经科的病因,与心理障碍有关,属精神性耳鸣。

耳鸣的防治方案

1、耳鸣的预防方法

在工业化的社会环境中,充斥着噪音,如:铁路、工厂、修车、机场及一般生活中之冷气、马达及汽车等噪音。在噪音环境下暴露时间过长,不知不觉中产生内耳神经之伤害而发生耳鸣。因此必须采取保护听力的措施,例如佩戴耳塞或耳套。在某些娱乐场合,如演唱会、运动会或狩猎场,可能会制造很多危害耳朵的噪音,这时候需要佩戴耳塞或耳套,切忌不要胡乱塞一块纸巾或棉花到耳朵里,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并不能很好地隔绝噪音,另外还有可能成为耳道异物。

2、耳鸣的治疗方法

2.1、病因治疗

治疗引起耳鸣的原发病。

2.2、药物治疗

血管扩张药、钙离子拮抗剂、耳鸣抑制药、减轻耳鸣影响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等。

2.3、心理咨询和调适

分析耳鸣原因和病变情况,消除病人的担心,告诫病人要置身于声音充实环境中,主动接触自然界声音,争取与耳鸣共处,把耳鸣比作火车的轰鸣声、冰箱噪音等以适应和习惯这些声音,让病人尽力消除耳鸣引起的心理反应,抑制消极情绪,并树立耳鸣可以治疗的信心。

2.4、掩蔽治疗

应用耳鸣治疗仪、耳鸣掩蔽器、纯音测听仪或者助听器进行。

2.5、耳鸣再训练,习服疗法

目的是使病人对耳鸣适应和习惯,从而减轻耳鸣程度,解除耳鸣对病人所造成的身心障碍。该疗法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适用于长期、严重的耳鸣患者,主要包括咨询和声治疗。

2.6、听觉辨声治疗

传统中医治疗等。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