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疖会引起中耳炎吗
耳疖会引起中耳炎吗
1、耳疖会引起中耳炎吗
外耳一旦发炎或者长疖子,疼痛很厉害,如果长时间不去处理,就会导致耳内严重发炎,引起中耳炎。这是因外耳道弯曲,狭窄,炎性渗出物不容易排出;最重要的是,外耳道皮肤比较厚,皮下组织甚少,皮肤和软骨膜,骨膜粘着比较紧,万一肿胀,对疼痛的感觉神经末梢刺激很剧烈之故。小孩长了耳疖子,疼得昼夜哭闹,因此,耳疖的预防很重要。
2、什么是耳疖
耳疖、耳疮是指发生于外耳道的疮疖,以红肿疼痛为共同临床表现。其中,红肿局限、突起如椒目者为耳疖;红肿弥漫、靡烂渗液者为耳疮。耳疖又名耳疔,如《外科证治全书·卷二):“耳疗生耳窍暗藏之处,色黑形如椒目,疼如锥刺,引及腮脑,破流血水。”耳疮首见于《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足少阴为肾之经,其气通于耳。其经虚,风热乘之,随脉入于耳,与气血相搏,故生耳疮。”本病的发生与季节、年龄、性别无关。但耳疖多发于夏季。青壮年多见;耳疮好发于夏秋季,无年龄差异;挖耳、游泳时外耳道进水、化脓性中耳炎长期脓液的刺激是其诱因,外耳道皮肤损伤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时,邪毒侵袭发为本病。耳疖、耳疮相当于西医学的外耳道疖和弥漫性外耳道炎。常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主要表现为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有明显的耳郭牵拉痛及耳屏压痛。
3、耳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3.1、挖耳朵却很容易对耳道造成伤害。如果方法不当,会损伤了外耳道皮肤甚至耳膜,细菌趁机侵入,就会形成耳疖,因此预防耳疖,一般耳道健康的人不需要频繁挖耳朵,只有在耳屎过多导致耳部不舒服的时侯才需要掏耳朵。但挖耳不能用发卡、火柴棒、牙签等尖利、不洁的器具,可以选择药房售卖的医用棉签轻轻把耳屎清理一下。
3.2、当发现耳道有脓水或者耳道不洁的,时候,可以通过清洁的方法来预防耳疖疾病,主要用药物加水,浸泡、煎熬至一定浓度,制成液体制剂,直接清洁淋洗患处。
3.3、预防耳疖就注意卫生,尤其是儿童。专科医院专家讲解,凡有化脓性中耳炎、耳疖、婴儿湿疹外耳道炎者,更应格外注意局部的干净与干燥,保持耳及其周围清洁,并要注意不要乱掏耳朵。
3.4、预防耳疖防止污水,游泳之前,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堵塞外耳道。
3.5、预防耳疖,在掏耳朵的工具在使用之后要及时地清理,然后擦干净,晾干。掏耳朵之后,也要仔细认真地将双手清理干净,避免细菌在双手上进行进一步的繁殖,危害人体的健康。
中耳炎有哪些症状
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有时会间断一下再次出现。
4、患者周围皮肤有发“木”感,心理上有烦闷感。
常见中耳炎有哪几种
1、骨疡型中耳炎:又称坏死型中耳炎或肉芽型中耳炎,多由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此型特点:耳流脓多为持续性,脓性间有血丝,常有臭味。鼓膜紧张部大穿孔可累及鼓环或边缘性穿孔。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并可经穿孔突于外耳道。
2、单纯型中耳炎:是慢性中耳炎最常见的中耳炎类型,多由于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经咽鼓管侵入鼓室所致,又称咽鼓管室型。
3、卡他性中耳炎:是咽鼓管阻塞,通气及引流功能障碍而引起的非化脓性炎症。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为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又称: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等。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4、胆脂瘤型中耳炎:并非真是平时所说的肿瘤,而为一位于中耳、乳突腔内的囊性结构。胆脂瘤性特点如下:耳长期持续流脓,有特殊恶臭,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有边缘性穿孔。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灰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