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的急救措施

运动损伤的急救措施

1、运动损伤的急救措施

1.1、止血法

1.1.1、冷敷法: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感觉,从而止血、止痛、减轻局部肿胀。

1.1.2、抬高伤肢法:抬高伤肢,可使伤肢血压降低,以达到减少出血作用。

1.1.3、压迫法:可以用手指直接敷上消毒纱巾压出血部位,或用指腹压出血动脉近心端搏动的血管处,以阻断血液达到止血目的。

1.2、急救包扎法

1.2.1、绷带包扎法:要根据包扎部位的形态特点,采用不同的包扎方法。

1.2.2、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应用方便,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包扎。

1.3、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1.3.1、人工呼吸法:使患者仰卧、头部后仰、托起下颌、捏住患者鼻孔,急救者深吸一口气,两口相对,将大口气吹入患者口中,吹气后将捏住鼻子的手放开,如此反复进行。

1.3.2、胸外心脏按压:使伤者仰卧,急救者两手上下重叠,将掌根置于患者的胸骨中、下三分之一处,均匀而有节奏地向下施压,反复进行直到恢复心脏跳动为止。

2、常见的运动骨折急救禁忌

2.1、忌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可以治疗很多疾病。但是,对于骨折患者而言,推拿、按摩不仅不能缓解疼痛,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骨折后贸然接受推拿、按摩,很可能使本来没有错位的骨折发生错位,造成二次损伤。如果是脊椎骨折,动一动就有可能致命,更不用说随便推拿、按摩了。

2.2、忌将骨折端放回原处

骨折端外露应原位固定,如果随意将外露的骨折端放回原处,很有可能会将细菌带入伤口深部引起感染。在搬动伤员伤肢的时候应尽量避免移动伤肢,保证在伤肢不扭曲的情况下让骨断端分离开。

2.3、忌热毛巾外敷

如果出现有伤口骨折,不宜用毛巾外敷。热毛巾外敷会使血管的损伤或肿胀加剧,不利于后期的处理和恢复。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封闭伤口,最好用清洁、干净的布片、衣物覆盖伤口,再用布带包扎;包扎时,不宜过紧,也不宜过松。

3、运动损伤恢复怎么做

3.1、踝关节的恢复练习,可对踝关节的灵活性进行保持和恢复。其练习方法有:

用受伤脚趾写字练习,坐在凳子上,使受伤的脚悬在空中,然后用受伤脚的脚趾练习写大写英文字母,或写1,2,3等直到26.完整地写26个英文字母,或26个阿拉数字,每组做3次,每天做两遍.

3.2、脚趾卷曲和伸直练习,此练习可增加活动幅度,防止休息过久造成关节活动幅度下降。呈坐姿或站姿,尽量卷曲脚趾,然后再尽量伸展脚趾,每组做15次至30次,每天做两遍.

3.3、用脚拉橡皮管的练习,此方法比较综合,可同时对力量和灵活性进行练习。

呈坐姿,先将橡皮管的一端固定住,另一端系在受伤的脚上,用脚向外拉橡皮管,然后向内放松,再向前拉,再放松,反复练习,每组做10次至15次,每天做两遍。

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哪些

1、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就是我们常说的“腿抽筋”,它是一种强直性肌肉收缩,不能缓解放松的现象。

2、肌肉酸痛

运动一段时间后,通常都会感到大腿和小腿的肌肉酸痛僵硬,尤其在隔天疼痛感最强。肌肉收缩产生能量的同时,氧气供应不足,乳酸堆积,将刺激神经系统,引起疼痛。

3、脚踝扭伤

常见的是在跑步时跌倒、滑倒而致的脚踝扭伤,扭伤时,脚踝发生剧烈疼痛。

4、膝部疼痛

膝部疼痛对于很多跑步运动的朋友来说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

5、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为脚底部位的厚组织,主要是提供脚底足弓的支撑力,并吸收足部动作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如果足底筋膜长时间的处于伸张状态,或是受到局部的强力碰撞,就可能产生发炎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足底筋膜炎”。

6、腹痛

常发生在晨间空腹或其他进食后未得到足够消化时间的运动中。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加强安全意识

要提高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克服麻痹大意思想。

2、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要有针对性,加强对易伤部位的防患措施。

3、遵循教学规律

特别是对技术较难和容易受伤的环节,应事先做好预防准备,要合理安排运动量,区别对待,切忌急于求成。

4、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如摔倒时立即屈肘、低头、团身,以肩背着地,顺势滚动,而不能 直臂撑地。

5、 加强医务监督

要善于把握自己在运动前后的生理变化,患有慢性病者要定期体检,并在医生和体育老师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

6、重视运动器材的安全

运动场地的器材应经常检查和维修,锻炼者的服装、鞋子要符合体育卫生要求。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