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增生

頸椎增生的概述

1、定義

頸椎增生是指頸椎間盤的退行性病變及骨質增生壓迫頸部脊髓或頸神經根之疾患,又稱頸椎綜合症,中醫屬“骨痹”,“慢性勞損”范疇。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

2、症狀部位

脊柱。

3、症狀科室

骨科 神經內科。

4、常見病因

頸椎退行性變、發育性頸椎管狹窄、慢性勞損等。

頸椎增生的原因及發病機制

頸椎退行性改變:隨著年齡的不同階段發展,頸椎及椎間盤可發生不同的改變,在頸椎體發生退行性改變的同時,椎間盤也發生相應改變。

勞損與不良姿勢:頭頸部長期處于單一姿勢位置, 喜歡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高枕、坐位睡覺等人群容易患頸椎骨質增生;常見人群如會計、作家、軟件開發人員等需要長時間低頭工作者;學生,由于功課負擔過重、看書寫字坐姿不當、長時間地吹空調或無節制地操作電腦,少運動,如果加上長期攝取的含鈣食物又少,頸椎很容易產生骨刺增生現象。

頭頸部外傷:一些病人因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盤突出、椎管內軟組織病變等使頸椎管處于狹窄臨界狀態中,頸部外傷常誘發症狀的產生。

頸椎增生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頸椎增生的檢查方法

頸椎病的試驗檢查:前屈旋頸試驗、椎間孔擠壓試驗(壓頂試驗)、臂叢牽拉試驗、上肢后伸試驗。

X線檢查。

肌電圖檢查。

CT檢查。

2、頸椎增生的診斷鑒別方法

根據臨床表現和檢查可診斷。

神經根型頸椎病需與下列疾病鑒別

頸肋和前斜角肌綜合征、椎管內髓外硬脊膜下腫瘤、椎間孔及其外周的神經纖維瘤、肺尖附近的腫瘤均可引起上肢疼痛、神經痛性肌萎縮、心絞痛、風濕性多肌痛。

脊髓型頸椎病應與下列疾病鑒別

肌萎縮性側索硬化、多發性硬化、椎管內腫瘤、脊髓空洞。

椎動脈型頸椎病應與下列疾病鑒別

需與其他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鑒別,如椎動脈粥樣硬化和發育異常等。椎動脈造影是最可靠的鑒別方法。

頸椎增生的危害

中風:經不完全統計,中風病人有90%以上都有頸椎病,可很多人不注意,到中風后還不知道,特別有很多醫生也不了解。

頑固失眠,神經衰弱:經臨床觀察有這種病的人70%以上有頸椎病發生。可很多病人和醫生只是一味的治失眠。

反復發作的頭暈:主要是椎動脈壓迫所引起,如果在高處作業、河邊行走、開車途中、機器操作時突然暈倒,就會帶來很嚴重的后果。

嚴重的記憶力下降。

頸部僵硬不能轉動。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上肢疼痛無力。

高位截癱。

耳聾。

頸椎增生的防治方法

1、頸椎增生的預防方法

合理用枕:舒適性高的枕頭不僅能提高睡眠質量,能起到防治頸椎病的效果。

生活中保持姿勢正確:在平時生活中或者工作、學習時,應該保持良好的坐姿,經常活動身體。

做好頸部保暖措施:平時要避免頸椎部位受到風寒、潮濕的刺激,以免局部肌肉血管組織痙攣,從而引起頸部疼痛等病變症狀。

2、頸椎增生的治療方法

頸椎增生治療的常規手法治療分為穴位刺激和頸椎的整復。穴位刺激按摩比較容易,在家中可以隨時應用。但頸椎的手法整復按摩要求手法熟練,操作準確,并且力量要合適。所以,在家中最好不要亂做,要由專科醫生進行治療。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