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的概述

1、定義

甲狀腺癌(thyroidcarcinoma)是最常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約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包括乳頭狀癌、濾泡狀癌、未分化癌和髓樣癌四種病理類型。以惡性度較低、預后較好的乳頭狀癌最常見,除髓樣癌外,絕大部分甲狀腺癌起源于濾泡上皮細胞。

2、別稱

惡性甲狀腺腫。

3、發病部位

甲狀腺。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青壯年。

6、科室

外科、腫瘤科。

甲狀腺癌的典型症狀

1、甲狀腺癌的典型症狀

甲狀腺癌早期臨床表現不明顯,患者或家人與醫生偶然發現頸部甲狀腺有質硬而高低不平的腫塊,多無自覺症狀,頸部腫塊往往為非對稱性硬塊,甲狀腺結節腫塊可逐漸增大,隨吞咽上下活動,并可侵犯氣管而固定,腫塊易較早產生壓迫症狀,如伴有聲音嘶啞,呼吸不暢,吞咽困難,或局部壓痛等壓迫症狀,頸靜脈受壓時,可出現患側靜脈怒張與面部水腫等體征,為甲狀腺癌的特征之一,如肺轉移與骨轉移等,甚至發生病理性骨折,而以頸,應仔細檢查甲狀腺,晚期則多甲減。

2、甲狀腺癌的分類

2.1、乳頭狀癌

屬低度惡性,多見于40歲以下的女性,患者多無明顯不適,且腫瘤生長緩慢,易誤以為良性,腫瘤多單發,質地呈軟膠性硬度或較硬,不規則,邊界不清,活動度一般尚可。大的腫瘤往往伴有囊變,可見到囊壁有葡萄樣結節,突入囊腔,穿刺可吸出淺棕黃色液體。腫瘤一般無包膜,晚期可累及氣管軟骨或周圍軟組織,而使腫瘤固定或出現聲間嘶啞、呼吸困難、咯血、吞咽不適等,以頸淋巴結轉移為主,且發生較早,也可經血道轉移至肺脊柱等。

2.2、濾泡狀癌

屬中度惡性,可多見于40~60歲中老年婦女,病程較長,生長緩慢,多為單發,腫瘤邊界清楚,有包膜感,實性硬韌和甲狀腺腫瘤很相似,但癌細胞常侵入包膜外的腺體組織和血管中,所以包膜完整與否是區別于濾泡狀瘤和腺癌的一個重要的根據,另外濾泡較少發生淋巴結轉移,而多血行轉移至肺和骨骼。

2.3、未分化狀癌

臨床少見,好發于男性老人,是一種高度的惡性的癌腫,病程短,發展快,主要表現為頸前區腫塊,質硬固定,邊界不清,常伴有腫大淋巴結,血道轉移亦較常見,具有轉移快,死亡率高的特點。

2.4、髓樣癌

是一種中度惡性的腫瘤,可發生于任何年齡,男女發病無明顯差異,有家族傾向性。頸前腫物發展較慢,病程較長,腫塊無包膜,大小不一多為單發,質地較硬約30%的患者有慢性腹瀉史,并伴有面部潮紅等類癌綜合症,癌塊切除后,腹瀉史即消失,頸淋巴轉移多見,且轉移較早,也可血行轉移至肺、肝和骨骼,患者血清降鈣素濃度可比正常人高出4倍以上。

甲狀腺癌的病因病機

1、癌基因:多種核原癌基因,在甲狀腺濾泡細胞中表達,對細胞生長、分化起重要作用。正常基因過度表達,變更基因表達,以及抑制基因喪失,癌基因擴增,均可促使細胞惡變發生惡性腫瘤。

2、生長因子:例如促甲狀腺激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轉化生長因子等影響。甲狀腺乳頭狀癌細胞中分離出ptc癌基因。

3、電離輻射:X線較碘131更具致癌作用,致癌機理是放射線誘導細胞突變促進生長,在亞致死量下可殺滅部分細胞減少TH分泌,反饋到垂體促甲狀腺細胞增加TSH產生,促進具有潛在惡性細胞增殖、癌變。放射線是致甲狀腺癌的因素,己經廣為接受。

4、缺碘:與甲狀腺腫瘤的發生,關系尚不明確。甲狀腺癌不僅在地方性甲狀腺腫地區多發,沿海高碘地區亦較常發生。甲狀腺腫地區多為濾胞癌,部分為間變癌,高碘地區多為乳頭狀癌。

5、家族因素: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有百分之六同患甲狀腺癌的可能性。

6、女性激素:甲狀腺的生長受TSH支配,對甲狀腺癌起促進作用。甲狀腺乳頭狀癌組織中有高含量女性激素受體的存在,女性激素有可能作為致癌因素之一。

甲狀腺癌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檢查方法

1.1、X線平片

1.1.1、頸部正,巨大甲狀腺可以顯示軟組織的輪廓和鈣化陰影,呈斑片狀,密度較均勻,而惡性腫瘤的X線平片常呈云霧狀或顆粒狀,邊界不規則,可通過頸部正側位片了解氣管與甲狀腺的關系,甲狀腺良性腫瘤或結節性甲狀腺腫可使氣管移位,但一般不引起狹窄;晚期甲狀腺癌浸潤氣管可引起氣管狹窄,但移位程度比較輕微。

1.1.2、胸部及骨骼X線片:常規胸片檢查可以了解有無肺轉移,骨骼攝片觀察有無骨骼轉移,骨骼轉移以顱骨,主要是為溶骨性破壞,無骨膜反應,可侵犯鄰近軟組織。

1.2、CT掃描

在CT圖像上,甲狀腺癌表現為甲狀腺內的邊界較模糊,有時可以看到鈣化點,還可以觀察鄰近器官如氣管,以及氣管旁,常常突出于甲狀腺區以外,密度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還可發現有轉移灶,其中囊性變與壞死區可無強化,晚期癌轉移至肺,顱內及骨也可顯示,可對病人預后進行評價。

1.3、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對軟組織分辨力較高,其陽性率可優于X線攝影等檢查,可分辨囊實性腫物,正確率達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甲狀腺癌結節的包膜不完整或無包膜,可呈蟹足樣改變,可有砂粒樣鈣化,多見于乳頭狀癌,較少出現囊腫的圖像,瘤內有動脈血流頻譜,可發現腫大的淋巴結,淋巴結的縱徑:橫徑2,血流信號分布紊亂,表現為甲狀腺包膜或頸內靜脈回聲中斷,若轉移至頸內靜脈內出現低,彩色多普勒超聲可顯示點狀或條狀的血流信號。

1.4、核素檢查

甲狀腺有吸碘和濃集碘的功能,放射性碘進入人體后大多數分布在甲狀腺內,可以顯示甲狀腺形態,并可測定甲狀腺的吸碘率。

2、診斷鑒別

2.1、結節性甲狀腺腫

一般有缺碘的基礎,中年婦女多見,病史較長,病變常累及雙側甲狀腺,呈多發結節,結節大小不一,平滑,質軟,結節一般無壓迫症狀,部分結節發生囊性變,腺體可對稱性縮小,甲狀腺腫塊迅速增大并使周圍組織浸潤,腫塊堅實,活動性差,繼而頸深淋巴結,鎖骨上淋巴結轉移。

2.2、甲狀腺炎

各種類型的甲狀腺炎都可能誤診為甲狀腺癌,如甲狀腺不對稱性增大,結節狀,與周圍組織粘連和固定,但光鏡下的表現不同。

2.2.1、亞急性甲狀腺炎

常繼發于上呼吸道感染,甲狀腺濾泡的破壞,釋放出膠體,有體溫升高,甲狀腺腫大,一側甲狀腺變硬,伴有輕壓痛,數周后可累及另一側甲狀腺;有的病例可在數月內反復緩解,血清T3,但甲狀腺131I吸收率顯著降低,這種分離現象有診斷價值。

2.2.2、慢性淋巴性甲狀腺炎

多發生在40歲以上婦女,雙側甲狀腺慢性,橡皮樣硬度,表面有結節,一般與周圍組織不粘連或固定,頸淋巴結無腫大,而且部分與甲狀腺癌并存,如黏液性水腫,甲狀腺抗體明顯升高。

2.2.3、硬化性甲狀腺炎(Riedel病)

又稱纖維性甲狀腺炎,為全身慢性纖維增殖性疾病局部表現,平均2~3年,基礎代謝正常或稍高,質硬如木樣,但保持甲狀腺原來的外形,常與周圍組織固定并出現壓迫症狀,表現為呼吸緊迫,難與甲狀腺癌鑒別。

2.3、多發性內分泌腺瘤

2.3.1、MEN 2A型

為單側或雙側腎上腺嗜鉻細胞瘤,患者多有家族史,在C細胞增殖階段就可以認為髓樣癌存在,然后才發生嗜鉻細胞瘤,且分泌兒茶酚胺,兒茶酚胺異常增高時,可出現心悸,可出現于甲狀腺髓樣癌之前,作局部病變的病理檢查,可見表皮與真皮間有淀粉樣物沉積,產生原因未明,可能預示髓樣癌。

2.3.2、MEN 2B型

為甲狀腺髓樣癌,包括舌背或眼結膜下黏膜神經瘤,Marfanoid體型(體型瘦長,肌肉發育差,可出現腸梗阻或腹瀉,較早出現轉移,病變可能已擴展到頸部以外,但僅少數為惡性,如腹瀉,往往為雙側性,且常因嗜鉻細胞突然死亡,應先處理嗜鉻細胞瘤,術后再擇期切除甲狀腺髓樣癌,應先處理甲狀腺髓樣癌,皮質醇增多症多可緩解,預后差。

甲狀腺癌的并發症

腫瘤迅速變大,壓迫氣管,浸潤食管及喉返神經而出現呼吸困難、聲音嘶啞、吞咽食物時有阻塞感等并發症;嚴重者還可發生肺轉移及骨轉移。

甲狀腺癌的防治方案

1、甲狀腺癌的預防方法

1.1、盡量避免兒童期頭頸部X線照射。

1.2、保持精神愉快,防止情志內傷,是預防本病發生的重要方面。

1.3、針對水土因素,注意飲食調攝,經常食用海帶、海蛤、紫菜及采用碘化食鹽。但過多地攝入碘也是有害的,實際上它也可能是某些類型甲狀腺癌的另一種誘發因素。

1.4、甲狀腺癌患者應吃富于營養的食物及新鮮蔬菜,避免肥膩、香燥、辛辣之品。

1.5、避免應用雌激素,因它對甲狀腺癌的發生起著促進作用。

1.6、對甲狀腺增生性疾病及良性腫瘤應到醫院進行積極、正規的治療。

1.7、甲狀腺癌術后放、化療后,積極采用中西醫藥物預防治療是提高療效的有效方法。

1.8、積極鍛煉身體,提高抗病能力。

2、甲狀腺癌的治療方法

2.1、手術治療

甲狀腺癌的手術治療包括甲狀腺本身的手術,以及頸淋巴結清掃。甲狀腺的切除范圍目前仍有分歧,范圍最小的為腺葉加峽部切除,最大至甲狀腺全切除。

2.2、內分泌治療

甲狀腺癌作次全或全切除者應終身服用甲狀腺素片,以預防甲狀腺功能減退及抑制TSH。乳房狀腺癌和濾泡狀腺癌均有TSH受體,TSH通過其受體能影響甲狀腺癌的生長。

2.3、放射性核素治療

對乳房狀腺癌、濾泡狀腺癌,術后應用131碘放射治療,適合于45歲以上患者、多發性癌灶、局部侵襲性腫瘤及存在遠處轉移者。

2.4、放射性照射治療

放射外照射治療主要是用于未分化的甲狀腺癌細胞。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