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癬
足癬的概述
1、定義
足癬(俗名“香港腳”、腳氣),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膚損害往往是先單側(即單腳)發生,數周或數月后才感染到對側。水皰主要出現在趾腹和趾側,最常見于三四趾間,足底亦可出現,為深在性小水皰,可逐漸融合成大皰。足癬的皮膚損害有一特點,即邊界清楚,可逐漸向外擴展。因病情發展或搔抓,可出現糜爛、滲液,甚或細菌感染,出現膿皰等。
2、症狀部位
腳
3、症狀科室
皮膚科
4、常見病因
由致病性真菌引起
足癬的原因及發病機制
足癬是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膚病,具有傳染性。足癬在全世界廣為流行,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更為普遍。在我國,足癬的發病率也相當高。人的足底和趾間沒有皮脂腺,從而缺乏抑制皮膚絲狀真菌的脂肪酸,生理防御機能較差,而這些部位的皮膚汗腺卻很豐富,出汗比較多,加之空氣流通性差、局部潮濕溫暖,有利于絲狀真菌的生長。此外,足底部位皮膚角質層較厚,角質層中的角蛋白是真菌的豐富營養物質,有利于真菌的生長。
婦女在妊娠期間,由于內分泌的變化,引起皮膚抵抗真菌感染的能力下降,易患足癬。肥胖者因趾間潮濕,汗液浸漬易患足癬。足部皮膚受外傷,破壞了皮膚的防御功能,也是誘發足癬的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胰島素導致物質代謝紊亂,皮膚含糖量增加導致抵抗力下降,也易患足癬。濫用抗生素,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等,使皮膚正常菌群失調,也會增加足癬的易感性。
足癬的發病還與生活習慣有關。有些人不注意足部清潔衛生和鞋襪的情況,為真菌提供了良好的孳生場所。
足癬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足癬的檢查方法
刮取鱗屑,挑取皰液加百分之十koH鏡檢,可見分枝分隔的菌絲,但角化增厚型手癬直接鏡檢陽性率低,需反復檢查,取鱗屑或皰液接種于沙氏瓊脂上,保溫培養,2周內有菌落生長,根據菌落形態和鏡下特征可以鑒定菌種。
2、足癬的診斷鑒別方法
足癬多是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膚損害往往是先單側(即單腳)發生,數周或數月后才感染到對側。水皰主要出現在趾腹和趾側,最常見于三四趾間,足底亦可出現,為深在性小水皰,可逐漸融合成大皰。足癬的皮膚損害有一特點,即邊界清楚,可逐漸向外擴展。因病情發展或搔抓,可出現糜爛、滲液,甚或細菌感染,出現膿皰等,我們可以從症狀上來初步的判斷是不是手足癬。應與蹠部膿皰病、汗皰疹和濕疹相鑒別。
足癬的危害
足癬如不及時治療,有時可傳染至其它部位,如引起手癬和甲癬等,有時因為癢被抓破,繼發細菌感染,會引起嚴重的并發症。
足癬的防治方法
1、足癬的預防方法
要注意清潔,保持皮膚干燥,保持足部清潔,每天清洗數次,勤換襪子。洗腳盆及擦腳毛巾應分別使用,以免傳染他人。平時不宜穿運動鞋、旅游鞋等不透氣的鞋子,以免造成腳汗過多,腳臭加劇。趾縫緊密的人可用干凈紗布或棉球夾在中間或選擇分趾襪,以利于吸水通氣。勿吃容易引發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蔥、生蒜等。情緒宜恬靜,興奮和激動容易誘發多汗,加重足癬。
2、足癬的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
一般的西醫治療或者其他治療都斷不了根,所以很多醫生都是建議中醫治療。
西醫治療
一般使用咪唑類溶液或霜劑,亦可用水楊酸制劑等,每天1~2次。
巖漿灰治療
巖漿灰是火山活動巖漿噴溢過程中將地殼下100至150千米處深部地質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和特種微量元素成分的細微粒子物質帶出后經數年至數十年沉積而形成的稀有沉積礦物;其所含物質成分對腳氣真菌有著極強的殺滅作用,且穿透性良好,可穿過皮膚深層組織,殺滅皮膚深部組織中的真菌,并可加快腳氣導致的皮膚受損創面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