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糜爛

宮頸糜爛的概述

1、定義

宮頸糜爛曾經是一個困擾了很多女性的一個疾病。去做體檢,幾乎是十有八九會被診斷為宮頸糜爛。2008年,本科生的第7版《婦產科學》教材取消“宮頸糜爛”病名,以“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生理現象取代。宮頸糜爛,說到底,實際上是過去對宮頸的一種正常表現的錯誤認識。

子宮頸分內口和外口。內口上皮是一種纖細且會分泌黏液的紅色柱狀細胞,外口由粉紅色的鱗狀上皮覆蓋并襯墊著陰道。纖柔的柱狀上皮很容易受到感染,當發生長期慢性炎症時,子宮頸外口的鱗狀上皮就會被柱狀上皮所覆蓋。柱狀上皮非常薄,如果見到下面的毛細血管及紅色間質,呈現出紅色區,并與周圍的鱗狀上皮有明顯的界限,稱為宮頸糜爛。

2、別稱

宮頸柱狀上皮異位。

3、發病部位

宮頸。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女性。

6、科室

婦產科。

宮頸糜爛的典型症狀

1、宮頸糜爛的典型症狀

無臨床症狀,或僅表現為分泌物增多,宮頸局部呈糜爛樣改變外觀。

生理性宮頸糜爛(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屬于正常生理現象,當無病原微生物感染時,即不合并炎症時,宮頸糜爛患者可無臨床症狀,或僅表現為分泌物增多。

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血性白帶或性交后出血。當然,也有一些患者的症狀比較重,除了白帶異常,可能還存在腰酸、外陰和陰道瘙癢等症狀。但這并非宮頸糜爛本身所致,而是因為合并的炎症感染。

2、宮頸糜爛的分類

一般分為3型:

單純型

糜爛表面的柱狀上皮,生長平坦、光滑;

顆粒型

腺上皮過渡增生,伴間質增生,使表面凹凸不平,呈顆粒狀;

乳頭狀

間質增生異常顯著,表面更加不平而呈乳頭狀。

又可據其面積分為3度:

輕度(占全表面積1/3以內)。

中度(占全表面積1/3—2/3之間)

重度(占全表面積2/3以上者)。

宮頸糜爛的病因病機

關于宮頸糜爛的真正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認為結婚后機械性刺激或損傷,如分娩、人工流產或性生活過于頻繁,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宮頸鱗狀上皮破壞,宮頸局部抵抗力降低,易引起宮頸炎症。但是臨床發現,沒有性生活的女性,也存在宮頸糜爛,有時甚至是重度糜爛。由此可見,性生活并非是導致宮頸糜爛的罪魁禍首。同時,專家提醒未婚、無性生活的女性,如果有持續性白帶增多,或伴有顏色、質地的改變,也應及時到婦科門診就診,以查明原因,及時治療。有人認為宮頸糜爛是性生活導致的,一旦被診斷患上了宮頸糜爛,就對過性生活相當排斥,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宮頸糜爛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宮頸糜爛的檢查主要有以下幾點:

1、婦科檢查:重點檢查宮頸的大小、外形、質地、宮頸管粗細,是否有接觸性出血,其次檢查外陰、陰道、子宮及宮旁組織的情況如:卵巢、輸卵管、盆腔淋巴結等情況。

2、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為婦科常規檢查,簡便易行,經濟有效,是最重要的輔助檢查及防癌普查首選的初篩方法。

3、陰道鏡檢查能夠迅速發現肉眼所看不見的病變,在陰道鏡檢查中取可疑部位活檢,能顯著提高活檢的準確率

4、碘試驗法和肉眼觀察方法十分簡單、廉價,而且至少可檢出2/3的病變。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在發展中國家采用肉眼觀察。作為宮頸癌初篩方法即用3%-5%醋酸溶液涂抹宮頸后。觀察宮頸上皮對醋酸的反應,再在白色病變區取活檢。

5、宮頸活體組織的病理檢查是確診宮頸癌的依據。

宮頸糜爛的并發症

患了宮頸糜爛后,會造成其它器官炎症,如:宮頸糜爛的病原體可以上行造成子宮內膜炎;可以通過宮旁韌帶、淋巴管蔓延引起慢性盆腔炎;當炎症波及膀胱三角區,可引起泌尿系統的疾病而出現尿痛,尿頻或排尿困難等刺激症狀。

宮頸糜爛的防治方案

1、宮頸糜爛的預防方法

講究性生活衛生,適當控制性生活,堅決杜絕婚外性行為和避免經期性交。及時有效地采取避孕措施,降低人工流產、引產的發生率,以減少人為的創傷和細菌感染的機會。凡月經周期過短、月經期持續較長者,應予積極治療。

2、宮頸糜爛的治療方法

對生理性柱狀上皮異位合并感染者或糜爛樣改變是因感染所致,可參考宮頸炎的治療方法,進行抗感染治療,主要為抗生素藥物治療。有性傳播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尤其是不超過25歲的年輕女性,未獲得病原體檢測結果即可給予治療,方案為阿奇霉素1g單次頓服;或多西環素100mg,每日2次,連服7日。對于獲得病原體者,針對病原體選擇抗生素。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