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僂病
佝僂病的概述
1、定義
佝僂病即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由于嬰幼兒、兒童、青少年體內維生素D不足,引起鈣、磷代謝紊亂,產生的一種以骨骼病變為特征的全身、慢性、營養性疾病。
佝僂病主要的特征是生長著的長骨干骺端軟骨板和骨組織鈣化不全,維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鈣化不全。這一疾病的高危人群是2歲以內(尤其是3~18個月的)嬰幼兒,可以通過攝入充足的維生素D得以預防。近年來,重度佝僂病的發病率逐年降低,但是北方佝僂病患病率高于南方,輕、中度佝僂病發病率仍較高。可以在體檢時發現,也可能首發表現為低鈣驚厥、生長遲緩、萎靡、易激惹或者嬰兒期易于發生呼吸道感染。
2、別稱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3、發病部位
全身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嬰兒期較為常見
6、科室
兒科、骨科
佝僂病的典型症狀
1、佝僂病的典型症狀
多汗、夜驚、好哭等。多汗與氣候無關,由于汗液剌激,患兒經常摩擦枕部,形成枕禿或環形脫發。抬頭、坐、站、行走都較晚,關節松弛而有過伸現象,大腦皮層功能異常,條件反射形成緩慢,語言發育落后,貧血。
2、佝僂病的分類
2.1、低血磷抗維生素D佝僂病
低血磷抗維生素D佝僂病通常為遺傳性疾病,一般2至3歲以前的患兒仍然會有活動性的佝僂病表現出現。但是他們的血液中的鈣含量正常,而血液中的磷含量有著明顯的降低,一般劑量的維生素D對其的治療是沒有效果的。
2.2、遠端腎小管性酸中毒
患者身材矮小,有代謝性酸中毒,多尿,血鈣低、血磷低、血鉀低。
2.3、維生素D依賴性佝僂病
為遺傳性疾病,是因為機體不能把維生素D轉化成有活性的維生素D而發揮作用所致,或者是機體對活性維生素D沒有反應所致。
2.4、腎性佝僂病
患有腎性佝僂病的患兒絕大多數都是因為血液中的鈣磷含量不足引起的鈣磷代謝障礙所導致的慢性腎功能障礙發病的。
2.5、肝性佝僂病
由于肝臟疾患使維生素D吸收或活性維生素D產生障礙所致。
佝僂病的病因病機
發病原因是由于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喂養失宜,脾腎虛虧所致。
胎養失宜懷孕期間孕婦的飲食起居,精神調攝,無不影響胎兒的營養與發育。孕婦起居不常,營養失調,或疾病影響,都可造成胎兒失養,先天腎氣不足。
乳食失調母乳缺乏、人工喂養,未及時添加輔食,或食品的質和量不能滿足小兒生長發育的需要,致使營養失衡,脾腎虛虧,發生本病。
日照不足長期不直接接觸陽光,可引起氣血虛弱,影響脾腎功能。影響日照不足的因素,常與戶外活動少,空氣中多煙霧,或陽光被玻璃所擋有關。
本病病機由于脾腎虛虧。蓋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源。脾腎不足,可影響其他臟腑,故病變之初,不僅出現脾腎虛弱,還可出現心肝火旺、肺衛不固等證候。腎主骨髓,病之后期,症情較重,常見腎虛髓虧,骨氣不充,骨質疏松,成骨遲緩,甚至骨骼畸形。由于佝僂病患兒體質虛弱,肺脾氣虛,抗病能力低下,感受風邪后,常易蘊郁肺絡,肺氣閉塞而引起肺炎喘嗽;或因乳食不節,脾失健運,導致泄瀉。
佝僂病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X線檢查。
X線改變以骨骼發育較快的長骨為明顯,尤以尺橈骨遠端及脛腓骨近端更為明顯。這種佝僂病的檢查比較有效。
2、實驗室檢查:這也屬于佝僂病的檢查。
2.1、堿性磷酸酶在佝僂病病程中增高出現較早,而恢復最晚,有利于檢查診斷。
2.2、測定血清中25(OH)D3或1,25(OH)2D3水平,其值在典型佝僂病幾為零,在亞臨床佝僂病也顯著下降,而維生素D治療后可顯著回升,為敏感而可靠的生化指標。
佝僂病的并發症
本病主要是引起嬰兒抬頭、坐、站、行走都較晚。關節松弛而有過伸現象,大腦皮層功能異常條件反射形成緩慢,語言發育落后,貧血等症狀。
在一些比較嚴重的佝僂病的患兒中,還會出現其他的骨骼變形,如雞胸、漏斗胸、X型腿、O型腿、肋串珠、手鐲和腳鐲等。
佝僂病的防治方案
1、佝僂病的預防方法
1、新生兒期的預防:
1.1、加強護理,提倡母乳喂養,并盡早開始曬太陽。
1.2、對早產兒、雙胎兒、人工喂養兒或冬季出生的小兒可進行藥物預防。于生后1-2周開始,每日口服維生素D500-1,000單位,連續服用。不能堅持口服者可給維生素D10-20萬單位1次肌注(可維持1-2個月)。
2、嬰幼兒期的預防:此期生長發育速度快,較易發生佝僂病,必須堅持采取綜合性預防措施。
2.1、提倡母乳喂養,及時添加輔食,保證小兒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在有條件的地區,人工喂養者可用維生素D奶。
2.2、多曬太陽是防治佝僂病的簡便有效措施,應廣泛宣傳大力推廣。盡量暴露皮膚并逐漸增加曬太陽的時間。平均每日戶外活動應在1小時以上。
2.3、對體弱兒或在冬春季節,應用維生素D預防仍是重要方法。一般維生素D每日生理需要量為400-800單位,如不能保證生理需要量,可定期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一般北方小兒可給20-40萬單位,南方小兒可給10-20萬單位,于冬季1次口服或肌注。高發病地區,可在冬春季兩次給藥。
2、佝僂病的治療方法
2.1、補充維生素D
初期每天口服維生素D,持續1個月后,改為預防量。激期口服,連服1個月后改為預防量。若不能堅持口服或患有腹瀉病者,可肌注維生素D,大劑量突擊療法,1個月后改預防量口服。肌注前先口服鈣劑4~5天,以免發生醫源性低鈣驚厥。
2.2、增加日照機會
堅持母乳喂養,及時添加含維生素D較多的食品(肝、蛋黃等),多到戶外活動增加日光直接照射的機會。激期階段勿使患兒久坐、久站,防止骨骼畸形。
2.3、矯形骨骼療法
采取主動和被動運動,矯正骨骼畸形。輕度骨骼畸形在治療后或在生長過程中自行矯正,應加強體格鍛煉,可作些主動或被動運動的方法矯正,例如俯臥撐或擴胸動作使胸部擴張,糾正輕度雞胸及肋外翻。嚴重骨骼畸形者外科手術矯正,4歲后可考慮手術矯形。
2.4、適量服用鈣劑補充缺乏的鈣
維生素D治療期間應同時服用鈣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