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的治療方法

大腸癌的治療方法

1、大腸癌的手術治療方法

手術治療是目前大腸癌最主要的治療手段,是可根治性治療大腸癌的方法。外科醫生應根據腫瘤的不同部位、腫瘤大小及腫瘤生物學特性等選擇相應的手術方式。

1.1、右半結腸切除術腫瘤位于盲腸、升結腸應行右半結腸切除術。切除范圍包括橫結腸右半部、大網膜右半部、胃網膜右血管、肝曲、升結腸、盲腸、15~20cm末段回腸、右側腎周筋膜前葉及相應腸系膜血管淋巴組織。

1.2、橫結腸切除術腫瘤位于橫結腸中部時,切除范圍應包括大網膜、橫結腸及其系膜,最后行結腸端端吻合。橫結腸癌如侵犯附近臟器,如胃大彎、小腸、胰腺體尾部,手術時如有可能應一并切除受累組織。

1.3、左半結腸切除術適用于降結腸癌,切除范圍包括左結腸動脈、乙狀結腸動脈根部及相應系膜和腸管,行橫結腸-乙狀結腸吻合,必要時可于腸系膜下動脈根部結扎血管,切除病變所屬系膜及腸管,行橫結腸-直腸吻合術。

2、大腸癌的其他療法

2.1、化學藥物治療:大腸癌根治術后,仍有50%的病例復發和轉移,因此術前、術后化療有可能提高根治術后5年生存率。抗癌藥物首選氟脲嘧啶,其次為絲裂霉素和阿霉素。

2.2、放射治療:術前放療,可縮小腫瘤,提高切除率,術后放療,可殺死殘留的腫瘤細胞。單純放療,僅用于晚期直腸癌病例,有止血,鎮痛、延長存活期的作用,這就是結腸癌的治療方法。

2.3、內鏡下治療:對于早期粘膜層癌,可內鏡下切除,晚期腫瘤,可在內鏡下放置支架,以防狹窄及梗阻。

2.4、中醫中藥治療:可作為輔助及支持結腸癌的治療方法,改善症狀,延長生存期。

3、大腸癌的病因

遺傳因素(20%):國內外均有“大腸癌家庭性”的報道,大腸癌患者血親中死于本病者比一般人明顯增高。有些大腸腺瘤,如多發性家庭性腺瘤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家族中患病率可達50%,如不治療,10歲以后均有患大腸癌的可能。最近有學者對腫瘤抑制基因與大腸癌發生關系進行研究發現:大腸癌的易感性與發病機制均與遺傳因素有關。

大腸腺瘤(15%):根據各地的尸檢材料研究發現,大腸腺瘤的發病情況與大腸癌頗為一致。有人統計,具有1個腺瘤的病人其大腸癌的發生率比無腺瘤者高5倍,多個腺瘤者比單個腺瘤患者高出1倍。

慢性大腸炎症(25%):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病等由于腸粘膜破壞,潰瘍修復增生,肉芽組織形成過程中發生癌變,血吸蟲病蟲卵在直腸粘膜沉積,慢性炎症刺激致癌變。

大腸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1、腹脹、腹痛。原因是由于腸道功能紊亂,或者腸道梗阻而致。部位多集中在中下腹部,多為隱痛或脹痛,還有漸漸加重的趨勢。

2、便血,因病變距肛門較近,血色多呈鮮紅色或暗紅色,且往往是血便分離。只在出血量較多時,才可見大便呈棕紅色、果醬樣。右半結腸癌病人中有這種,肉眼可見的便血者占36。5%。這也屬于大腸癌的早期症狀表現。

3、貧血,當長期慢性失血,超過機體造血的代償功能時,病人即可出現貧血這種,大腸癌的早期症狀。腫瘤阻塞,當腫瘤長至相當體積,或浸潤腸壁肌層時,可引起腸管狹窄,腸腔變小,腸內容通過受阻。

大腸癌的檢查

1、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生化全項(肝腎功能+血清鐵)、大便常規+便潛血等化驗檢查,有助于了解患者有無缺鐵性貧血、肝腎功能等基本情況。進行血腫瘤標記物癌胚抗原(CEA)檢測,有助于腫瘤的診斷。在大腸癌患者中,CEA水平高并不表示均存在遠處轉移;有少數轉移瘤患者,CEA并不增高。

2、內鏡檢查

結腸鏡檢查是將纖維結腸鏡伸入到結腸起始部位回盲部,檢查結腸和直腸腸腔,并在檢查過程中進行活檢和治療。結腸鏡檢查比鋇劑灌腸X射線更準確,尤其對結腸小息肉,通過結腸鏡摘除并行病理學確診。良性息肉摘除可預防其轉變為結直腸癌,癌性息肉有助于明確診斷和治療。

3、活體組織檢查和脫落細胞學檢查

活體組織檢查對大腸癌,尤其是早期癌和息肉癌變的確診以及對病變進行鑒別診斷有決定性意義,可明確腫瘤的性質、組織學類型及惡性程度、判斷預后和指導臨床治療。脫落細胞學檢查準確性高,取材繁瑣,不易獲得滿意的標本,臨床應用少。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