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栓形成的原因

腦血栓形成的原因

1、腦血栓形成的原因

1.1、動脈粥樣硬化是本病基本病因,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常伴高血壓病,與動脈粥樣硬化互為因果,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也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

1.2、紅細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血栓栓塞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彌漫性血管內凝血、鐮狀細胞貧血等血液系統疾病引起者少見;腦淀粉樣血管病、Moyamoya病、肌纖維發育不良和顱內外(頸動脈、顱內動脈和椎動脈)夾層動脈瘤等罕見。

1.3、某些腦梗死病例雖經影像學檢查證實,但很難找到確切病因,可能的病因包括腦血管痙攣、來源不明的微栓子、抗磷脂抗體綜合征蛋白C和蛋白S異常、抗凝血酶Ⅲ缺乏、纖溶酶原激活物不全釋放伴發高凝狀態等。

2、腦血栓的并發症

2.1、肺部感染

是主要并發症之一,重症臥床患者常合并肺部感染。

2.2、上消化道出血

是腦血管病的嚴重并發症之一,即應激性潰瘍。發生機制為下視丘和腦干病變所致現在認為與視丘下前部后部灰白結節及延髓內迷走神經核有關。自主神經中樞在視丘下部,但其高級中樞在額葉眶面海馬回及邊緣系統,消化道出血的機制與腦梗死累及上述部位有關。

2.3、壓瘡

即皮膚壓迫性潰瘍,主要是軀體長期不變動體位,而致局部皮膚及組織受到壓迫時間過長而發生缺血、壞死的一系列表現。腦血管病患者,由于高齡患者較多,肢體癱瘓長期臥床,活動不便,容易對于骨隆起等部位壓迫使局部組織缺血壞死潰爛而形成壓瘡。

2.4、情緒異常

包括抑郁狀態和焦慮狀態。

3、腦血栓的預防措施

3.1、飲食調整

按照多品種、適量與平衡的飲食原則,安排好一日三餐的食物,多吃對預防中風有益的食物。據報道,牛奶、魚肉、黃豆、豆豉、花生、大蒜、洋蔥、草莓等對預防血栓是有益的。

3.2、飲水充足

每日正常飲水量應達2000~2500毫升,對老年人來說,更要多飲水,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其血液具有濃、粘、聚、凝的特點,多飲水有利于降低血粘度,減少腦血栓具有濃、粘、聚、凝的特點,多飲水有利于降低粘度,減少腦血檢形成的危險性。

3.3、戒降煙酒

要戒降煙酒,限制食鹽攝入量,每天最好不超5克,同時飲食不要肥膩。

3.4、勞逸結合

用腦要適度,不要持續時間太長,60歲以下者用腦一小時,應休息10分鐘左右,60歲以上者用腦半小時,應休息5~10分鐘,以免過于疲勞而誘發腦中風。

3.5、生活規律

老年人生活要有規律,因為老年人生理調節和適應機能減退,生活無規律,易使代謝紊亂,促進血栓形成。

3.6、忌飯后就睡

飯后血液聚集于胃腸,以助消化器官之血供,而腦部血供相對減少,同時吃過飯就睡,血壓下降,可使腦部血供進一步減少,血流緩慢,易形成血栓。因此,最好飯后半小時再睡。

腦血栓形成食療方

1、葡萄汁、芹菜汁各1份,溫開水服用,每天2-3次。20天為一療程。使用于中風、高血壓病人。

2、葵花子,早晚1把,剝殼食仁,同時配服芹菜汁半杯,連服30天。適用于中風、高血壓的病人。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3、清蘿卜汁,每天30毫克,日2次,連用10天。適用于伴有血壓增高的中風病人。

4、白木耳或黑木耳30克,清水浸泡一夜,于飯鍋上蒸1-2小時,加入適量的冰糖。于睡前服用,對中風高血壓、眼底出血、血管硬化、冠心病均有治療作用。

5、綠豆100克,海帶50克,加水煮爛,放入冰糖后,適量服用。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6、白菊花適量,用開水浸泡,常服用有降血脂和降血壓的作用。

7、花生米適量,加醋泡7天后,每天早晚各服花生米10粒,有一定降血壓作用。

8、香蕉2只,去皮,加冰糖適量,隔水蒸。每日2次,連服數日。對中風伴有便秘者有顯著療效。

腦血栓的治療期的注意事項

1、急性期應臥床休息,保持口腔、皮膚和排尿衛生。

2、癱瘓者應多翻身,多作深呼吸運動,多飲水,以防止褥瘡,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

3、注意早期對癱瘓肢體被動運動,鼓勵患者多做主動運動。

4、定期檢查血壓、血脂、血糖。

5.生活規律,情緒樂觀,適當鍛煉。

6、戒煙酒,吃低脂、低鹽飲食。

7、積極治療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和糖尿病等。積極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8、注意防止引起血壓急驟降低、腦血流緩慢,血粘度增加,以及血凝固性增高的各種因素。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