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疝
脑疝的概述
1、定义
正常颅腔内某一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比邻近分腔的压力高,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被挤到附近的生理孔道或非生理孔道,使部分脑组织、神经及血管受压,脑脊液循环发生障碍而产生相应的症状群,称为脑疝。
2、别称
无。
3、发病部位
头部。
4、传染性
无传染性。
5、高发人群
所有人群。
6、科室
神经外科。
脑疝的典型症状
1、脑疝的典型症状
早期症状:表现为剧烈头痛及频繁呕吐,其程度较在脑疝前更形加剧,并有烦躁不安。
晚期症状:严重时血压忽高忽低,呼吸忽快忽慢,有时面色潮红、大汗淋漓,有时转为苍白、汗闭,体温可高达41℃以上,也可低至35℃以下而不升,最后呼吸停止,终于血压下降、心脏停搏而死亡。
2、脑疝的分类
2.1、小脑幕切迹疝
为幕上的颞叶的海马旁回、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推移至幕下,或小脑蚓部及小脑前叶从幕下向幕上疝出。
2.2、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体疝
为小脑扁桃体及延髓经枕骨大孔推挤向椎管内。
2.3、大脑镰下疝又称扣带回疝
一侧半球的扣带回经镰下孔被挤入对侧分腔。
脑疝的病因病机
1、损伤引起的各种颅内血肿,如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等。
2、各种颅内肿瘤特别是位于一侧大脑半球的肿瘤和颅后窝肿瘤。
3、颅内脓肿。
4、颅内寄生虫病及其他各种慢性肉芽肿。
5、先天因素,如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此外,如对颅内压增高的患者,腰椎穿刺释放过多的脑脊液,导致颅内各分腔之间的压力差增大,可促使脑疝的形成。
脑疝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1、检查方法
应做神经内科常规检查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
1.1、病人是否应用过散瞳或缩瞳剂,是否有白内障等疾病。
1.2、脑疝病人如两侧瞳孔均已散大,不仅检查瞳孔,尚可检查两眼提睑肌肌张力是否有差异,肌张力降低的一侧,往往提示为动眼神经首先受累的一侧,常为病变侧。
1.3、脑疝病人两侧瞳孔散大,如经脱水剂治疗和改善脑缺氧后,瞳孔改变为一侧缩小,一侧仍散大,则散大侧常为动眼神经受损侧,可提示为病变侧。
1.4、脑疝病人,如瞳孔不等大,假使瞳孔较大侧光反应灵敏,眼外肌无麻痹现象,而瞳孔较小侧提睑肌张力低,这种情况往往提示瞳孔较小侧为病侧。这是由于病侧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受刺激而引起的改变。
1.5、腰椎穿刺脑疝病人一般禁止腰椎穿刺。即使有时腰椎穿刺所测椎管内压力不高,也并不能代表颅内压力,由于小脑扁桃体疝可以梗阻颅内及椎管内的脑脊液循环。
1.6、CT小脑幕切迹疝时可见基底池(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变形或消失。下疝时可见中线明显不对称和移位。
1.7、MRI:可观察脑疝时脑池的变形、消失情况,直接观察到脑内结构如钩回、海马旁回、间脑、脑干及小脑扁桃体。
2、诊断鉴别
本病可因多种病因引起,需要和颅内血管肿瘤以及脑出血,以及其他的占位性病变相鉴别,本病按理说他是一个由多种颅内因素所致的颅内压增高从而引起的脑组织疝入颅骨洞孔之中。故临床上需要进行积极地脱水降颅压,同时行头颅ct检查进行明确具体的原因。
脑疝的并发症
脑疝是很严重的疾病,常为颅内压增高所致,多合并剧烈头痛及频繁呕吐,烦躁不安、意识改变等症状,同时引起四肢肌力减退或间歇性地出现头颈后仰,四肢挺直,躯背过伸,呈角弓反张状,等运动障碍,病情持续发展,导致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改变,严重者导致死亡。
脑疝的防治方案
1、脑疝的预防方法
1.1、脑疝是脑血管病的最危险信号,约有一半以上的病人死于脑疝,因此,在急性期应密切注意病人的呼吸,脉搏,体温,血压和瞳孔变化,及早发现脑疝,并积极进行脱水治疗,控制颅内高压,减少病死率。
1.2、观察患者神志意识,生命体征。
1.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或进行人工换气。
2、脑疝的治疗方法
2.1、脑室外引流术
可在短期内有效地降低颅内压,暂时缓解病情。对有脑积水的病例效果特别显着。
2.2、减压术
小脑幕切迹疝时可作颈肌下减压术,枕骨大孔疝时可作枕下减压术。这种减压术常造成脑组织的大量膨出,对脑的功能损害较大,故非迫不得已不宜采用。
2.3、脑脊液分流术
适用于有脑积水的病例,根据具体情况及条件可选用脑室脑池分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心房分流术等。
2.4、内减压术
在开颅术中遇到脑组织大量膨出,无法关闭脑腔时,不得不作部分脑叶切除以达到减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