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疹
風疹的概述
1、定義
風疹(rubella,German measles)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的急性傳染病。又稱風痧,痧子等 。是兒童常見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由于風疹的疹子來得快,去得也快,如一陣風似的,風疹也因此得名。風疹病毒在體外生活力很弱,傳染性與麻疹一樣強。一般通過咳嗽、談話或噴嚏等傳播。以發熱、全身皮疹為特征,常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結腫大。由于全身症狀一般較輕,病程短,往往認為本病無關緊要,但是近年來風疹暴發流行中重症病例屢有報導。如果孕婦感染風疹,將全嚴重損害胎兒,兒童成人均可發病。中醫學稱本病為風疹、風痧、隱疹。認為系感受風熱時邪,發于膚表所致。
2、別稱
病毒性風疹,德國麻疹,風痧,紅疹,流行性薔薇疹,隱疹,風毒
3、發病部位
咽喉、皮膚
4、傳染性
有傳染性
5、高發人群
學齡前及學齡兒童
6、科室
傳染科、皮膚科
風疹的典型症狀
1、風疹的典型症狀
前驅期:較短暫,約1~2天,症狀亦較輕微。低熱或中度發熱、頭痛、食欲減退、疲倦、乏力、咳嗽、噴嚏、流涕、咽痛、結合膜充血等輕微上呼吸道炎症。偶伴嘔吐、腹瀉、鼻出血、牙齦腫脹等。部分患者軟腭及咽部可見玫瑰色或出血性斑疹,但頰黏膜光滑,無充血及科氏斑。一般說來,嬰幼兒患者前驅期症狀常較輕微,或無前驅期症狀。而年長兒及成人患者則較顯著,并可持續5~6天。
出疹期:通常于發熱1~2天后即出現皮疹,皮疹初見于面頸部,迅速向下蔓延,1天內布滿軀干和四肢,但手掌、足底大多無疹。皮疹初起呈細點狀淡紅色斑疹、斑丘疹或丘疹,直徑為2~3mm。面部、四肢遠端皮疹較稀疏,部分融合類似麻疹。軀干尤其背部皮疹密集,融合成片,又類似猩紅熱。
2、風疹的分類
病毒性感染、副黏病毒性皮膚病
風疹的病因病機
1、傳染源
患者是風疹惟一的傳染源,包括亞臨床型或隱型感染者,其實際數目比發病者高,因此是易被忽略的重要傳染源。傳染期在發病前5~7天和發病后3~5天,起病當天和前一天傳染性最強。患者口、鼻、咽部分泌物以及血液、大小便等中均可分離出病毒。
2、傳播途徑
一般兒童與成人風疹主要由飛沫經呼吸道傳播,人與人之間密切接觸也可經接觸傳染。胎內被感染的新生兒,特別咽部可排病毒數周、數月甚至1年以上,因此通過污染的奶瓶、奶頭、衣被尿布及直接接觸等感染缺乏抗體的醫務、家庭成員,或引起嬰兒室中傳播。胎兒被感染后可引起流產、死產、早產或有多種先天畸形的先天性風疹。
3、易感人群
風疹一般多見于5~9歲的兒童,流行期中青年、成人和老人中發病也不少見。風疹較多見于冬、春季。近年來春夏發病較多,可流行于幼兒園、學校、軍隊等聚集群體中。
風疹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風熱皮膚風疹與風寒皮膚風疹:外受風邛為二者致病的共同原因。風熱皮膚風疹。為風熱之邪,郁于肌腠,壅于皮膚而發;風寒皮膚風疹,為風寒之邪,郁閉腠理,不得透達而發。其鑒別要點為:風熱皮膚風疹呈紅色或粉紅色,可迅速蔓延全身,且遇熱劇而得冷解。風寒皮膚風疹呈粉白色或瓷白色,以皮膚暴露部位明顯,遇熱輕而遇冷劇。前者治宜疏風清熱,方用消風清熱飲;若風熱挾濕,疹豆中有小水皰者,可用祛風勝濕湯治之。后者治宜疏風散寒,方用桂枝麻黃各半湯;若有惡風,自汗,脈浮緩的表虛證者,當益氣固表而疏風,方用固衛御風湯。
血熱皮膚風疹與血瘀皮膚風疹;病在血分,但病因病機不同。前者多因五志化火,使血熱生風,傷及血絡所致;或內服某些藥物,藥毒浸淫,血熱壅膚而發。后者多見于風邪未經疏泄,久郁搏于營血,血瘀經滯引起。辨證要點為:前者斑丘疹色鮮紅。或抓后隨起紅色條索狀皮疹,周身均可發生;后者疹色黯紅,每成塊狀,多見于身體受壓部位。血熱皮膚風疹,治宜清熱涼血,消風止癢,方選消風散化裁。血瘀皮膚風疹,治宜活血通絡,消風止癢,方選活血祛風湯,或通經逐瘀湯。
胃腸積熱皮膚風疹:多因飲食失節,或吃魚蝦等食物,使腸胃積熱,內不得疏泄,外不得宣通,郁于皮膚腠理之間而發。證見疹塊色紅,堆累成片,兼有腸胃積熱症狀。治宜通腑瀉熱,疏風解表,常用方為防風通圣散。
氣血兩虛皮膚風疹:常見于脾胃虛弱患者,每因氣血不足,復感風邪,郁于腠理,不得透達所致。發病緩慢,疹塊色淡,日久不愈,勞累后加重。并伴有氣血兩虛的症狀。治宜養血祛風,益氣固表,常用當歸飲子加味治之。
風疹的并發症
關節炎:主要見于成年人,特別是婦女患者,我國已有兒童風疹性關節炎的報道,發生原理尚未完全明確,多系病毒直接侵襲關節腔或免疫反應所致。出疹期間指關節、腕關節、膝關節等紅、腫、痛,關節腔積液內含單核細胞。有時數個關節相繼腫痛,類似風濕性多發性關節炎,但多數能在2~30天內自行消失。
心肌炎:患者訴胸悶、心悸、頭暈、萎軟,心電圖及心酶譜均有改變。多于1或2周內恢復。可與腦炎等其他并發症同時存在。
出血傾向:少見。由于血小板減少和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常在出疹后突然出血,出現皮膚粘膜瘀點、瘀斑、嘔血、便血、血尿,多數在1~2周內自行緩解,少數病人顱內出血可引起死亡。
腦炎:少見,發病率為1∶6000,主要見于小兒。一般發生于出疹后1~7天,有頭痛、嗜睡、嘔吐、復視、頸部強直、昏迷、驚厥、共濟失調、肢體癱瘓等。腦脊液的改變與其他病毒性腦炎相似。病程比較短,多數患者于3~7天后自愈,少數可留后遺症。也可有慢性進行性全腦炎。上海醫科大學兒科醫院于1993年風疹流行高峰時收住院的風疹患兒中86%并發腦炎,有7例重症昏迷,病程雖然較長但經治療均痊愈。
風疹的防治方案
1、風疹的預防方法
1.1、接種風疹病毒疫苗,取得較好的預防效果。
1.2、在春季風疹高發期,在盡量少帶兒童到人群密集的場所,如商場、影院等地,避免與風疹病人接觸。孕婦尤要當心,以免感染而殃及胎兒。
1.3、保持室內開窗通風,空氣流通。
1.4、增加戶外活動,加強體育鍛煉。
1.5、講究個人衛生。
1.6、如果有條件每天進持紫外線消毒。
1.7、隔離檢疫:病人應隔離至出疹后5天。但本病症狀輕微,隱性感染者多,故易被忽略,不易做到全部隔離。一般接觸者可不進行檢疫,但妊娠期、特別妊娠早期的婦女在風疹流行期間應盡量避免接觸風疹病人。
1.8、自動免疫:國際上經過十余年來廣泛應用風疹減毒疫苗,均證明為安全有效,接種后抗體陽轉率在95%以上,接種后僅個別有短期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及關節腫痛等 反應,免疫后抗體持久性大多可維持在7年以上。盡管目前關于風疹疫苗病毒株對人體、胎兒的影響了解得不夠,但活疫苗的弱病毒確能通過胎盤感染胎兒導致胎兒畸形,因此孕婦不宜接受此類活疫苗。風疹早已與麻疹、腮腺炎疫苗聯合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風疹的治療方法
對症療法:風疹病人一般症狀輕微,不需要特殊治療。症狀較顯著者,應臥床休息,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對高熱、頭痛、咳嗽、結膜炎者可予對症處理。
并發症治療:腦炎高熱、嗜睡、昏迷、驚厥者,應按流行性乙型腦炎的原則治療。出血傾向嚴重者,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必要時輸新鮮全血。
藥物治療:除對症治療外,干擾素、病毒唑等似有助于減輕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