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症状
小儿麻痹症症状
小儿麻痹症又名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弛缓性麻痹。
1、小儿麻痹症症状
小儿麻痹症起先是发烧、头疼、腹泻、呕吐和全身不舒服,家长往往认为是伤风感冒,或是消化不良。经过1-4天以后退烧,退烧几天以后,再次发烧,而且比第一次还高。突出的表现是知觉过敏样疼痛,不让别人触摸,同时伴有脸红、头痛、喉咙痛、呕吐、多汗,接着出现嗜睡等症状。经过3-7天以后出现麻痹,常见的部位是下肢。麻痹出现后1周,如果不继续发展,则可以逐渐恢复。
2、小儿麻痹症的潜伏期
小儿麻痹症的潜伏期为5到14天,临床上可表现多种类型:①隐性感染;②顿挫型;③无瘫痪型;④瘫痪型。前驱期主要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多汗、烦躁和全身感觉过敏;亦可见恶心。呕吐、头痛、咽喉痛、便秘、弥漫性腹痛、鼻炎、咳嗽、咽渗出物、腹泻等,持续1~4天。若病情不发展,即为顿挫型。
3、小儿麻痹症是怎么传染的
小儿麻痹症病毒主要由病人的粪便排出,排毒的时间很长,可达5-6个星期或是更长一些,传播的途径主要通过污染源,吃的东西、手、苍蝇携带等方式,又通过消化道传染。病毒侵入身体以后,从嗓子部位进入淋巴结和血液循环,再侵入脊髓和脑子部位、神经系统,使人得病。
诱发小儿麻痹症的病因
1、不正常的负重是小儿麻痹症的病因,因为肌力失衡与筋膜挛缩,是引起肢体畸形的重要因素,而不正常的负重,则促使畸形恶化,形成小儿麻痹症。
2、小儿麻痹症的病因还有就是因为肌肉、筋膜的变性,由于肌肉长期瘫痪,肌肉发生变性,筋膜增厚、挛缩,导致肢体畸形,无法恢复,从而导致了小儿麻痹症。
3、肌力的失衡是小儿麻痹症的病因之一,正常的肢体,由于某一个部位的伸肌和屈肌、内收肌与外展肌、等,均处于对抗而平衡的状态。当某一部位、某一组肌肉发生瘫痪,则生理性平衡受到破坏。小儿麻痹症的初期是随着肌肉的单向运动收缩,久之则发生肌肉、筋膜和关节囊等软组织萎缩,进一步发展为骨与关节的畸形,形成了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症的治疗方法
1、物理疗法
如超短波、药物离子导入、日光浴、红外线、热敷、电兴奋疗法、推拿、按摩、针灸、穴位注射、埋线、高压氧等。
2、药物治疗
如加兰他敏、维生素B1、维生素B2、弥可保、ATP及扩张血针药物,中药有三才汤、补阳还五汤等。
3、医疗体育训练
根据病人麻痹部位、程度进行专门的医疗体操、被动运动(肌力0-1级者)、助力运动(肌力2-3级者)、主动运动(肌力在3级以上者),还可采用抗阻运动。
4、手术治疗
适应证,年龄一般应在5岁以上,能配合医生检查及进行功能训练;病程一般应在病后2年以上,但个别病人(软组织手术者)可以提早。禁忌证,肌力平衡的瘫痪而无畸形者;肌肉轻度瘫痪,肌力在4级以上或肢体轻度畸形不影响功能或短缩在2cm以内者;肌肉广泛瘫痪伴有多处严重畸形,连枷腿。手术方法如肌肉转位、肌腱延长或松解、关节融合、骨盆截骨、骨干延长、骨骺延长、脊柱矫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