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象偏高是怎么回事
血象偏高是怎么回事
1、血象是什么
血象是指血液一般检验的结果。血象高一般是指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超出正常范围,很多原因可引起白细胞计数增高,如感染、外伤、血液病等等。
白细胞参考值:(4~10)*10^9/L(4000~10000/Mm3。
血象高就是“白细胞增高”的问题:1)白细胞(WBC)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参考值:新生儿10000--20000/mm3;儿童5000--11000/mm3;成人4000--10000/mm3。2)
对于“白细胞增高”,首先应该确定病因,找出症结后方可“对症下药”。
备注:4*10^9/L表示每升4乘以10的9次方个,换算下来是4000/mm3,即每立方毫米4000个。
2、生理性白细胞偏高的原因
一般来讲感染会引起白细胞增高,但某些白细胞增高不一定就是存在感染,许多生理因素可以引起白细胞总数增加。
比如:剧烈运动;体力劳动;在冬季长时间暴露于冷空气之后,饱餐淋浴后也常有白细胞轻微增高。生理性白细胞增高还见于情绪紧张饥饿时低血糖等但生理性白细胞增多是暂时的。
去除影响因素则很快恢复。产生机制可能是与各种生理因素刺激时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导致边缘白细胞进入循环所致许多药物可以引起白细胞总数增加。
3、病理性血象高的诱因
某些细菌性感染所引发的疾病,特别是化脓性球菌引起的局部炎症和全身性感染,如: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肺炎、阑尾炎、中耳炎、扁桃体炎、脓胸、肾盂炎、输卵管炎、胆囊炎及败血症等。
某些病毒性感染所导致的疾病,乙型脑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疹等。
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如大手术后,烧伤,急性出血严重创伤,血管栓塞等。
过敏反应,如输血反应,药物过敏,急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中毒反应,如各种药物中毒,农药中毒,重金属中毒,糖尿病酸中毒,妊娠中毒症等。
肿瘤及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血象的基本判断
医生根据血象可以对一些疾病做出基本的判断。例如,白细胞数目增高常见于感染、应激(如手术、创伤等)、急慢性白血病等,如果同时合并中性粒细胞比例或数目增多,多是细菌性感染;白细胞减低常见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种血液病(如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症、骨髓纤维化等);嗜酸细胞增多则常见于寄生虫感染(如蛔虫)、过敏、自身免疫病和肿瘤,而嗜酸细胞减少常常是伤寒的表现。
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克/升、女性低于110克/升即可诊断为贫血,再结合其他指标可以判断贫血的性质。血小板是引起血液凝固的血细胞,其数目增多和减少对于诊断都很有价值。
由于血细胞计数多是在自动化计数仪上进行的,不能判断血细胞形态,因此,有时必须结合血涂片检查来解读血象结果。
血象异常的鉴别
贫血的发病机制与红细胞寿命缩短、红细胞生成障碍、血中出现红细胞抗体、治疗时应用糖皮质激素致消化道出血及应用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致骨髓抑制有关。
血播型结核的血象变化形式多样,就诊时常与其它血液病混淆,被当成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恶网等。成年人血播型肺结核多由肺或其他部位的继发性病灶或淋巴结内的结核杆菌侵入血管,再通过血管壁侵入肺间质,进而侵入肺实质形成粟粒性结节。
风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和系统。在血液系统,可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贫血是风湿病的常见临床表现,约半数左右的病人在病程中出现轻度或中度贫血,其中绝大多数属于慢性病贫血,少数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多缓慢发生,大多数患者症状不甚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