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測體溫是篩查新冠肺炎的主要手段

雖然我國目前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相關的防疫措施還是在施行,尤其是測體溫。但是我們知道,有的新冠肺炎患者是無症狀的,那為何測體溫是篩查新冠肺炎的主要手段呢?

“新冠病毒患者只有43.8%在早期表現出了發熱症狀,住院后出現發熱症狀的占87.9%.”這是某團隊發表研究論文中的結論。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解讀》中也強調,“發熱、乏力、干咳是疾病的主要表現,輕型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

那既然一些人不發燒、僅低熱,為何檢測體溫仍是目前篩查新冠肺炎的一個主要手段?因為測體溫是一種低成本的防疫手段,比較適用大規模篩查。某醫院感染科副主任說,“雖然部分患者早期沒有出現發熱症狀,但這依舊是新冠病毒早期比較重要的體征。”

即便有些早期患者不發熱,但測量體溫依然是最簡便、最快捷,也是篩查成本比較低的一種方法,是更適合用于大眾的普通篩查手段。在與病毒賽跑的路上,體溫檢測是目前階段性價比很高的篩查方式。

通常測量體溫的主要部位有:額頭、耳蝸、口腔、腋窩以及肛門等部位。這些部位的溫度接近人體的實際溫度,但不同部位的實測溫度存在一定的差異。從測溫準確度來說,口腔、肛門測溫優于腋窩、耳蝸測溫,最后才是額頭測溫。一般來說,人類的體溫會恒定在37℃左右,但37℃只是體溫的一個大概數字,人體各個部位、每日早晚及男女之間的體溫均存在著差異。

初步篩查人員是否發熱,目前通常采用紅外線體溫計(即額溫槍)來測量人體額頭皮膚的溫度。額頭皮膚溫度會比體溫稍低2℃左右。如測量地點與外界溫差較大,應在測量環境等待2分鐘后再測。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