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隐孢子虫病
什么是隐孢子虫病
1、什么是隐孢子虫病
隐孢子虫病是全球性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为六大腹泻病之一,属新发传染病,可暴发造成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孢子虫病可从动物传播到人,人传播到动物,并在动物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广泛传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在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认定的150多种食源性/水源性疾病中隐孢子虫病影响最大。
我国自1987年首次报道隐孢子虫病患者以来,几乎全国均有病例报道,感染率0.5%~13.4%。隐孢子虫感染后引起发烧、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免疫抑制患者感染后持续霍乱样腹泻,甚至死亡。
隐孢子虫卵囊微小(4~6μm),种类繁多,光镜下不易辨别,常造成误诊或漏诊;因其形态相似,光镜下不易判定虫种,且与微孢子虫等难以区别。国内隐孢子虫研究起步晚,隐孢子虫检出率地区差异大,原因在于国内尚无标准化的诊断方法,无法快速诊断及鉴定。
2、隐孢子虫病的治疗
2.1、支持治疗:按肠道传染病隔离,症状严重者应住院治疗,轻症采取口服补液即可。病人因严重腹泻可引起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必须注意纠正。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加强支持治疗。发作期间避免食用含脂肪及乳糖较多的食物,有助于缓解症状。对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者亦应予以对症治疗。
2.2、病原治疗:至今尚无疗效确切的抗隐孢子虫的药物,认为有一定疗效的药物为螺旋霉素、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大蒜素等。
2.3、免疫治疗:有免疫功能损害的隐孢子虫病人,尽可能重建其免疫功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有人曾使用高效价免疫牛的初乳,治疗艾滋病并发隐孢子虫的病人,症状有所缓解,但疗效尚未肯定。
3、隐孢子虫病的预后
隐孢子虫病的预后和病人的免疫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免疫功能正常者,病程有自限性,预后好。免疫功能有缺陷者,病情较重,病程迁延,很难彻底清除虫体。在艾滋病人中,隐孢子虫病常是难以控制的,并最终可导致病人死亡。
隐孢子虫病的症状表现
隐孢子虫病是由孢子虫感染所致的一种肠道寄虫病。如果是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多表现为急性水样腹泻,伴有恶心、呕吐、头痛, 病程1个月以内, 日腹泻2 ~ 20次, 不经治疗亦可痊愈。
1、急性胃肠炎型。免疫功能正常的感染者多表现为急性胃肠炎。腹泻,每天4~10次,糊状便或水样,偶有少量脓血,可有恶臭。常伴上腹不适、疼痛,甚至恶心、呕吐。部分有发热。病程自限,多在2周内自然缓解。无复发,预后良好。
2、慢性腹泻型。主要见于免疫功能缺陷者,特别是艾滋病患者。起病缓慢,腹泻迁延不愈,水样便,量多,每天1~10余升不等,每天10次左右。偶有血性便,多伴腹痛,易发生脱水、酸中毒和低钾血症、维生素缺乏等。病程可持续3~4个月甚至1年以上,可反复发作。
隐孢子虫病的检查有哪些
隐孢子虫病要做什么检查?以下就是有关隐孢子虫病要做的检查:
如果在腹泻病人粪便中查得本虫卵囊即可确诊。由于未染色的卵囊无色透明,且易与标本中的非特异性颗粒相混淆,故需采用染色方法进行确诊。具体方法有:
1、白色略带有绿色的荧光,中央染淡,似幻环状。
2、改良抗酸染色法:染色后,标本的背景呈蓝绿色,卵囊为玫瑰红色,可见内部结构。本法缺点为经染色后,标本中存在的非特异性宏观抗酸颗粒易与卵囊相混淆,难以鉴别。
3、金胺酚该娘抗酸染色法:用本法可克服上述染色法的缺点。本法先用金胺酚染色后,再改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复染。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卵囊同抗酸染色所见但非特异性颗粒被染成蓝黑色,两者颜色截然不同,极易鉴别,使检出率和准确性大大提高。
4、免疫学诊断方法:有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此二法均有市销售试剂盒。两者均有高度的特性和敏感性。
此外,国外已有用PCR法检测粪便标本中卵囊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