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固醇肌病症状
类固醇肌病症状
1、类固醇肌病的症状
1.1、慢性类固醇肌病
由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导致的肌肉病变。患者常有长达数月或数年之久的大剂量皮质类固醇用药史,药物剂量与肌无力的程度无明显相关。含氟激素较其他激素易患该病,事实上所有的皮质激素均可致病,发病机制不明。
血清CK及醛缩酶正常。EMG正常或呈轻微肌源性损害,无自发电位。肌活检发现肌纤维大小轻微改变,可伴Ⅱ型纤维萎缩,很少肌纤维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电镜发现线粒体聚积及糖原脂质沉积,伴轻度肌纤维失用性萎缩。以上病变与Cushing病的特征性改变一致。
1.2、急性类固醇肌病
由皮质类固醇所致的危重病性肌病或急性四肢瘫痪性肌病。患者常因严重顽固性哮喘或多种全身性疾病接受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也见于脓毒血症等危重患者,有时用神经肌肉阻滞药,肌松药如潘库罗宁可诱发本病,还可因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在全身性疾病好转时出现严重肌无力。
2、类固醇肌病的病因
皮质类固醇性多发性肌病(corticosteroidpolymyopathy)是广泛应用皮质类固醇引起的一类肌肉病变,类似于Cushing综合征并发肌肉改变。
3、类固醇肌病的诊断
3.1、应用类固醇激素治疗多发性肌炎或其它结缔组织病时出现肌无力或肌无力加重,24小时尿酸排泄增加,而血清CK水平相对稳定。
3.2、应用类固醇激素过程中出现肌无力伴严重的Cushing综合症表现,如高血压、电解质紊乱、水钠潴留、体重增加和骨质疏松等。
3.3、肌肉活检示选择性2型肌纤维萎缩,1型肌纤维内脂肪滴增多。
3.4、停用类固醇后肌无力缓解。
类固醇肌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清肌酶慢性类固醇肌病大多正常;急性皮质类固醇肌病早期血清CK常增高,严重肌肉坏死可伴CK水平显着升高。
2、尿肌酸的排泄量明显增加,且在疾病早期即可以出现,因而是诊断类固醇肌病的一项敏感指标。
2.1、肌电图检查无特异性,可发现肌病特征,常见肌纤维震颤。慢性类固醇肌病EMG正常或呈轻微肌源性损害,无自发电位。可以为神经源性、肌源性或混合性,急性型可伴有大量的自发活动。
2.2、肌肉活检慢性型仅发现肌纤维大小轻微改变,可伴Ⅱ型纤维萎缩,很少肌纤维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电镜发现线粒体聚积及糖原、脂质沉积,伴轻度肌纤维失用性萎缩,这些病变与Cushing病的特征性改变完全一样,可提示诊断。
急性型显示不同程度的肌纤维坏死和空泡变性,主要累及Ⅱ型纤维,常有明显的粗肌丝肌凝蛋白丢失。
类固醇肌病的护理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2、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