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癌早期症狀
皮膚癌早期症狀
1、長久不消的暗瘡
對暴露于陽光的部位,如頭、頸、手背、胸、背等,如有突起生長物,長期不消失者即要注意。對長久不消的暗瘡也應注意可能是皮膚癌的早期症狀。
2、皮膚無緣無故結痂
如果出現皮膚無緣無故結痂,特別是痂長久不消失者應提高警惕,這也屬于皮膚癌的早期症狀表現,尤其是長期受到陽光照射的部位。
3、輕微刺激就會出血
皮膚癌的早期症狀都有只需輕微刺激就會出血的情況,這與長期日曬情況下皮膚細胞受損有關。
4、伴有化膿性感染
鱗狀細胞癌往往由角化病、粘膜白斑及其它癌前疾病轉化而成。生長較快,早期即形成潰瘍。有的呈結節樣或菜花狀,向深部侵犯較小,基底可移動;有的呈蝶狀,向深部浸潤較明顯,破壞性大,常累及骨骼。鱗狀細胞癌常伴有化膿性感染,伴惡臭、疼痛。
5、侵蝕周邊組織及器官
基底細胞癌起病時常無症狀,初期多為基底較硬斑塊狀丘疹,有的呈疣狀隆起,而后破潰為潰瘍灶改變,不規則,邊緣隆起,似火山口,底部凹凸不平,生長緩慢。轉移者極少,先發生邊緣半透明結節隆起淺在潰瘍,繼之漸擴大,可侵蝕周邊組織及器官,成為侵蝕性潰瘍。
皮膚癌治療方法
1、皮膚癌治療方法刮除
皮膚科學家一般用刮除術和電干燥法治療基底細胞癌、淺表性鱗癌,是利用腫瘤與其周圍正常膚色的界線進行,用刮匙刮除,術前應注意刮匙大小要適宜,一般較新生物稍大即可,術時稍向下用力,以免滑脫
在常規消毒后,用1%普魯卡因或利多卡因溶液注射在基底細胞癌或鱗癌的基底部,使其明顯隆起,選好合適的刮匙,一般用3~4mm大小的刮匙將癌灶挖出后,用l~2mm直徑,邊緣比較銳利的小刮匙搔刮腫瘤床的四周及其基底,以刮除伸向周圍基底正常組織內的殘留癌。
2、皮膚癌治療方法化學外科
此法由美國醫生Mohs首創,用氯化鋅糊劑固定癌腫以后,將其水平方向削下送病理檢查,一直至基底切緣無癌為止。但如今已省略了用氯化鋅糊劑固定組織這一步驟,直接水平方向切削新鮮組織,并連續送病理檢查,直至基底切緣無癌腫為止。此法適用于病灶范圍較大的,邊界不清的以及經治療后復發的病例。
3、皮膚癌治療方法冷凍
適于作刮除術的皮膚癌亦適于作冷凍治療,特別是一些富于纖維成分不利于刮除術的病例;經刮除術及放射治療后復發的病例更適于冷凍治療。但病變必須僅限于皮膚者,侵及其他組織器官者就不適于冷凍治療。
治療前必須作活檢證實,因為冷凍治療后沒有標本可供病理檢查。術者將腫瘤邊界加以標記后,將病灶及其周圍2~5mm的正常組織作為治療區域。―20℃是保證腫瘤細胞致死的最佳溫度。然后開始解凍,緩慢解凍比決速解凍能更有效地殺死腫瘤細胞,快速解凍僅限于防止損傷更多正常組織時才使用。
皮膚癌病理病因
1、日常曝曬與紫外線照射
有足夠的證據支持紫外線照射,人體黑色素的防護與免疫系統功能相互作用導致了皮膚癌的發生,在日光中測定人體皮膚,皮膚接受紫外線量最大的部位是頭部,面部,頸后,手部,鱗狀細胞癌幾乎全部發生于這些部位,紫外線的致癌機理。
2、化學致癌物質
進行不可逆轉,細胞改變與遺傳有關,助長期需要反復暴露于接觸物,與間隔時間有關,若很長時間不予暴露仍可逆轉,不發生癌腫,開始期與助長期的間隔時間十分重要,可出現兩種結果,即形成或不形成皮膚癌。
3、電離的輻射
在以往長期從放射工作者因忽視防護措施而導致輻射性皮膚干燥症的基礎上發生的皮膚癌,近年來由于放射儀器設備的改進和放射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加強了各項防護措施,職業性皮膚癌基本上已經絕跡,但某些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經過若干年后,在放射野內發生皮膚癌的病例仍可遇見。
4、慢性刺激與炎症
惡性皮膚腫瘤可以發生與發展在瘢痕慢性潰瘍,形成瘺管,竇道的部位,有些亞洲人群中嗜好咀嚼煙草或檳榔,故口腔或口唇部位易發生鱗狀細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