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肝是传染病吗

戊肝是传染病吗

戊肝依据临床表现通常情况下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急性重型和淤胆型四种。除了无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外,急性黄疸型患者还有尿黄、眼睛黄、皮肤黄,血中胆红素也上升。重症肝炎的病状更重,甚至可能发生肝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有生命危险的合并症。

专家说,目前发现,戊肝并不像我们生活中认识的那样轻,尤其是老年性戊肝的病情是比较严重的,戊肝患者多有特别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胆道系统伤害突出,黄疸多持续加深,且黄疸期长,在恢复期的残留黄疸不易消退,常发生胆管炎、胆囊炎等并发症。戊肝病程较长,至少2个月,也有的患者为3~4个月,甚至超出半年。因为病程迁延,肝功能不易恢复,给人一种“慢性肝炎”的印象。妊娠合并症状戊肝也有风险。此外,戊肝的病死率相对也比较高。

专家提醒说,现阶段仍然没有预防戊肝的疫苗,因此,因而预防戊肝的关键是管理好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

管理传染源:加强对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隐性感染者)的管理,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期自发病之日起不少于3周,尽量减少对家庭成员和其他密切接触者传播的机会,尽量避免续发病例的发生;对可疑者和密切接触者,应在接触病人6周内接受医学观察,在此期间,接受定期检查,一旦明确发病,即应隔离治疗。

1、预防“病从口入”,普及预防戊肝等肠道传染病的知识。

2、保护水源,严防水源污染,不喝生水。

3、搞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及外出归来要洗手,食具、茶具及生活用具等要经常消毒,提倡分开使用;做到不进食不洁食品,不在无卫生条件保障的排档等地方进餐,尤其不进食生、半生水产品。

4、加强饮食行业的卫生管理。

5、消灭可传播戊肝等肠道传染病的媒介昆虫,如苍蝇、蟑螂。

特别要提醒孕妇,如果你一个月左右前曾有过不洁饮食史,尤其进食过生、半生水产品,或与戊肝患者有过密切接触,出现恶心厌食、疲乏无力等症时,切莫以为是妊娠反应而掉以轻心,应高度警惕感染戊型肝炎的可能,要及时到医院作相关检查,一旦明确诊断,应立即治疗,力争避免向重症肝炎进展。

戊肝的病因

本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大多数报道的暴发性流行都与饮用了被粪便污染的水有关,大暴发常常是在暴雨与洪水发生之后,水源被污染时出现,多见于秋冬季(10~11月)。也可散发,在环境与水源卫生状况差的地区,全年都有散发病例。此外,还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和输入性传播。

戊肝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大约7.5kb长,其外观呈对称的二十面体,无外壳,直径为32~34nm,表面结构有突起和缺刻(Indentations)。过去它被归入杯状病毒科,现在被归入肝炎病毒科。该病毒有两个主要病毒株,即缅甸株(或亚洲株)和墨西哥株。

戊肝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发现程度不同的胆红素增高(主要是直接胆红素),血清丙氨酸转肽酶、天冬氨酸转肽酶和r-谷氨酰转肽酶活性显着升高,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轻微升高。转氨酶升高的程度并不与肝脏损害的程度相关。

1、特异性抗体检测:抗HEV,即戊型肝炎抗体,包括抗HEV-IgM和IgG。在急性期血清中可测出高滴度的抗HEV-IgM,恢复期抗HEV-IgM滴度下降或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血清中产生抗HEV-IgG。国内大多数医院目前均使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其测定抗HEV-IgM最有临床意义,为确诊急性戊型肝炎的指标。应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检测实验感染的动物血清抗-HEV,提示感染后2~6周抗-HEV阳转,3~4周达高峰,6周后降至低水平,病后5~6月63%转阴。

2、免疫电镜技术(IEM)和免疫荧光法(IF):用以检测戊肝患者粪便、胆汁和肝组织中HEV颗粒和HEV抗原(HEAg)。但此两种方法均需特殊设备和技术,且HEV在肝组织、胆汁和粪便中存在时间较短,阳性率较低,不宜作为常规检查。

3、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胆汁、血清和粪便中戊肝病毒核糖核酸(HEV-RNA)。本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在操作过程中易发生实验室污染而出现假阳性。

4、应用基因重组戊肝病毒多肽作为抗原建立蛋白吸印试验(WesternBlot,WB):检测血清抗-HEV。此法较ELISA法灵敏和特异,但操作方法较复杂,检测所需时间较长。

戊型肝炎应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和实验检查综合诊断。确诊则以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查的结果为准。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