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热病会传染吗

一、黄热病会传染吗

黄热病是黄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黄疽、蛋白尿、相对缓脉和出血等为特征。由于黄热病的死亡率高及传染性强,已纳入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之检疫传染病之一。

黄热病是经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传播方式主要为人B埃及伊蚊B人,主要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之前,亚洲地区无病例报告。

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黄疸、出血等。人感染后,约5%-20%出现临床症状,少数出现重症并死亡。目前针对黄热病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为主,疫苗是最重要的防控措施。

卫计委已于2008年印发了《黄热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和《黄热病诊断和治疗方案》。

二、黄热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黄热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其病原属于虫媒病毒。该病的储存宿主是非洲和南美洲热带丛林中的野猴,经过趋血伊蚊叮咬,再传染给其他的猴。当人类进入上述丛林时,就有可能被感染,这种流行形式称为丛林型。已感染了黄热病的人也可作为传染源,经过一种家蚊——埃及伊蚊叮咬而传播给其他人,这种流行形式称为城市型。埃及伊蚊可以在飞机、轮船上生存并叮咬健康人。美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此病,经过严格的灭蚊措施,美国已消除了此病,最后一例黄热病是1905年报告的。虽然中国尚无此病报告,但因为中国的纬度、气候状态等与美国相似,特别是中国南方,所以要注意此病的预防。

被带毒蚊子叮咬后,感染者经过6~14天潜伏期便可发病。应该引起注意的是,人群中会有大量隐性感染者(感染了病毒但无症状),还有一些人虽有临床表现但症状很轻,尤其是儿童。只有15%的病人为重症,症状有高热、恶心呕吐、黄疸、肝功异常、蛋白尿甚至昏迷。重症患者病死率可达20%~50%。黄热病可采用病毒分离,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或血清学检查而确诊。

黄热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是要对飞机轮船作彻底的灭蚊处理。对来自疫区的人进行检疫,还要检查货物及交通工具中是否携带蚊子。将去疫区的人,出发前10天要进行疫苗接种,在疫区睡觉要使用蚊帐。在有伊蚊地区开展灭蚊运动,消灭蚊子孳生地,堵树洞,填埋小面积水坑,去除室内外无用的容器等。

三、黄热病发病症状

人感染黄热病毒后一般3~6天发病。患者在发病前较短时间到发病后3~5天,血液中存在较多病毒,此时如被蚊子叮咬,会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起到传染源的作用。如无防护接触患者带病毒的血液等也可能感染黄热病毒。

人感染黄热病毒后大多数无症状或仅表现为轻症,但也可能导致死亡,临床病情差异较大。患者通常急性发病,出现发热、寒战,体温可达39℃~41℃,出现全身不适,头痛、背部疼痛、肌肉疼痛、厌食、恶心、呕吐、头晕等,这些症状无特异性,和其他传染病如流感、登革热等相似。

发病3~5天后,患者进入持续数小时到2天的缓解期。此时,患者体温下降,症状减轻。绝大多数患者在此期开始恢复,但约15%的患者在48小时之内病情再次加重,出现肝脏、肾脏、心脏多器官功能损伤或衰竭以及严重出血,患者死亡大多发生在此阶段。重症病例中约有50%会死亡,其余病人康复后不会留下严重的器官损伤。目前没有针对黄热病毒的特异性治疗方法,对病人主要采取对症和支持治疗。

那么该如何预防黄热病呢?做好预防措施是防止患病的有效途径,下面小编为您介绍预防黄热病的方法。

四、如何预防黄热病

1、管理好传染源

由于我国已经发现输入性病例,所以黄热病的预防应加强边境检疫,对于来自疫区的人员必须出示有效的预防接种证书,以防止该病传入我国。对来自黄热病流行区的人员开展体温检测、医学巡查、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检查,重点关注有发热、黄疸等症状人员。

2、切断传播途径

防蚊、灭蚊是防止本病的重点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

17D黄热病减毒活疫苗。一次皮内接种0.5ml,7~9天即可产生有效的免疫力并可持续达10年以上。在进入疫区、已知或预测有黄热病疫情活动的区域,对9个月以上的儿童应常规进行预防接种。但不宜用于4个月以下的婴儿,因接种后发生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几乎均为小于4个月的婴儿。

五、哪些人不宜接种黄热病疫苗

凡对鸡蛋过敏者、有细胞免疫缺陷者、有症状的HIV患者、孕妇、9个月以下的幼儿和以前曾有黄热病疫苗接种过敏史者,均不能接种黄热病疫苗。对于老年人应权衡接种疫苗的利弊,征得被接种人同意再实施接种。同时,被接种者还应如实向接种医生申报自己的健康状况,以免带来不必要的危险。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