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菌通过血液传播吗

幽门螺旋菌通过血液传播吗

1、幽门螺旋菌的传播途径

幽门螺旋菌并不能通过血液传播。以下是幽门螺旋菌的传播途径。

1.1、共餐这是得了幽门螺旋杆菌的重要途径之一。就像感冒一样,“一人生病全家吃药”的现象十分普遍,所以建议居家中最好搞好卫生,食用公筷等。另外,经常在外就餐的人被感染的机率也会大大增加,频繁出差的人须多加注意。

1.2、在牙齿繁殖传播很多人早上的刷牙都是草草了事,须不知幽门螺旋杆菌可在牙菌斑和龋齿上生长繁殖。所以刷牙这一工作要严格把关,做好对幽门螺旋杆菌繁殖的隔离工作。

1.3、幽门螺旋杆菌是胃病的高发因素,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频繁途径之一就是生吃膳食。现在西餐普遍,牛排七分熟甚至三分熟的习惯使然,或者打火锅时肉都还没烫熟,却早已吃得不亦乐乎,这些都有可能存在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安全隐患。

1.4、接吻研究表明,唾液中也可以显示到幽门螺杆菌的蛛丝马迹,如果情侣深度接吻,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将自然畅通无阻,所以接吻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最直接的途径,望情侣们慎重。

2、感染幽门螺旋菌的症状

中国幽门螺杆菌科研协作组资料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25%~64.39%。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后大多表现为“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腹痛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最常见的表现,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嗳气、反酸、便秘等症状,要引起注意了。一旦感染并有相应的症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学术界一致认可它是“炎症-癌症”的转化,认为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能导致细胞的恶变,引发恶性肿瘤,因此推荐小儿预防,成人则应积极杀灭治疗。

3、幽门螺旋菌的结构

幽门螺杆菌或幽门螺旋菌,英文名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是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甚或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由巴里·马歇尔(BarryJ.Marshall)和罗宾·沃伦(J.RobinWarren)二人发现,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2.5~4.0μm,宽0.5~1.0μm。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环境氧要求5~8%,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

幽门螺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

幽门螺旋菌如何治疗

1、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有:胃复春片、 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克拉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呋喃唑酮、有机胶态铋剂(de-nol等)、胃得乐(胃速乐)、乐得胃、西皮氏粉和胃舒平等。溃疡病患者尚可适当结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加上两种抗菌素,或者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加上一种抗菌素。

2、用药方案:奥美拉唑 (泮托拉唑或者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甲硝唑)

3、治疗时间:疗程一般为两个星期。由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抗菌方案的广泛应用,有可能扩大耐药性问题的产生。因此,将来替换性的治疗或预防策略,如疫苗预防或免疫治疗的研究是值得重视的。

幽门螺旋菌如何预防

1、控制传染源。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对家庭和社会而言,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都具有潜在的传染风险。因此,早在2015年下半年发布的“幽门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中就提出了“除非有抗衡因素(如伴存疾病的限制、社区高再感染率等),所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都应该接受根除治疗”的陈述。减少传染源,无疑有利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

2、切断传播途径。幽门螺杆菌是典型的经口传播的细菌,口腔不仅是其进入人体的毕经之处,也是幽门螺杆菌的重要孵化基地,幽门螺杆菌在口腔定植之后,便会不断繁殖壮大,并源源不断的向胃中输送。保持健康的口腔环境,避免幽门螺杆菌的定植,切断其传播途径,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预防的关键。因此,对于每天的口腔清洁工作,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刷好牙,刷牙的同时清除口腔幽门螺杆菌才是重中之重。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