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杆菌的危害

球杆菌的危害

1、球杆菌对人体的危害

该病可导致急性输卵管炎,早产及新生儿围产期并发症。应引起高度重视。加特纳菌属是一种单一菌的菌属。是一个新发的菌属,加特纳菌为部分变异成为球菌样小杆菌,菌体小,两端呈园形,无荚膜,无鞭毛,营养性厌氧生活,部分 专性厌氧。菌体长0.3-0.45μm,宽0.1-0.2μm,形体比乳酸杆菌小,呈多形性。培养的最适ph值6.0-6.5,在ph值小于4.0, 不能生长。不产胺,也不产生过氧化氢酶和氧化酶。

2、对球杆菌的了解

球杆菌是一种形状介于球菌、杆菌之间的微生物。它的形状是非常短的杆形,因而常常被误认为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阴道加德纳菌和沙眼衣原体均为球杆菌。同属球杆菌的不动杆菌菌株可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可诱发百日咳的百日咳杆菌同样是球杆菌。在医学上具有重要地位、能诱发布氏杆菌病的布氏杆菌,以及同样在医学上具有重要地位、在第三世界国家常见的能诱发软下疳的。

3、加特纳杆菌引起的感染的表现

加特纳杆菌引起的感染多数较轻,多见于性活跃妇女。急性期白带增多,有鱼腥或氨的臭味,外阴潮湿不适,常伴有阴道灼热感、性交痛及外阴瘙痒。检查见部分患者外阴红肿,阴道粘膜充血,呈灰红色,轻度红肿,分泌物多呈均质性,稀薄,灰白色,有时为乳黄色或类绿色,腥臭味。阴道pH常为5~5.5。有时白带量少,仅有薄薄一层,如膜样覆盖在充血的阴道壁上。少数患者阴道壁有红斑或淤点,孕妇患者可引起流产或产后子宫内膜炎。感染重者也可导致败血症、尿道感染、肾周脓肿和膀胱炎等

对球杆菌的认识

1、加特纳球杆菌的发现

最初是1954年Gardner从阴道炎病人的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来的与非特异性阴道炎相关的致病菌,过去一直将细菌性阴道病称为非特异性阴道炎,后来研究人员从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到了阴道嗜血杆菌,故称为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阴道嗜血杆菌。

2、该杆菌的致病性

非特定性细菌增生型阴道炎,在阴道中及乳酸菌等皆为正常菌丛。但若体内H2O2缺乏,使得等厌氧菌过度繁殖,多于乳酸菌100~1000倍,便会产生阴道发炎的症状(过多的阴道份泌物,阴道pH值大于4.5,产生大量的clue cells)。

3、该杆菌的发病机制

BV是阴道内正常的乳酸杆菌菌群被另一组厌氧菌为主的细菌所取代,同时伴有阴道加特纳菌、类杆菌、消化球菌及支原体等的大量增殖。该病为混合感染。尽管有上述的病原学基础,但并非阴道加特纳菌阳性就是非特异性阴道炎,因为20%~40%的正常妇女也可以检出此菌。

如何预防和治疗球杆菌

1、杆菌感染的发病机制

严重患者几乎所有外周血液中的红细胞均被感染,一个红细胞可多达20个病原体,致使大量红细胞破坏,导致严重溶血性贫血。由于红细胞系的增生,至使外周血液出现有核红细胞、巨红细胞及大量网织红细胞(可达50%),白细胞变化不大,而血小板常有减少。

2、受感染后的治疗原理

大多数病人应保守治疗,局部热处理和止痛。如果淋巴结出现波动(约在10%-20%病例),用针抽吸可缓解疼痛。抗生素治疗效果尚不明确,未曾进行前瞻性评估。体外抗生素敏感性常与临床结果不符。利福平,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TMP-SMZ似乎有临床效果,但每种均有失败的报告。

3、该病的发病原因

此病原体为杆菌状巴通体。1920年培养出此病原体,并感染猴子成功。杆菌状巴通体为一种细小的革兰阴性球杆菌,大小为(0.2μm~0.5μm),能运动,多形性,可表现为球形、环形、卵圆形或颗粒状。有1~10根单端鞭毛,长3~10μm。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