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的概述
1、定义
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乳腺管内和周围结缔组织炎症,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的妇女,尤其是初产妇更为多见。有文献报道急性乳腺炎初产妇患病占50%,初产妇与经产妇之比为2.4∶1。哺乳期的任何时间均可发生,但以产后3~4周最为常见,故又称产褥期乳腺炎。
2、别称
产褥期乳腺炎。
3、发病部位
乳房。
4、传染性
无传染性。
5、高发人群
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的妇女。
6、科室
妇产科或外科。
急性乳腺炎的典型症状
1、急性乳腺炎的典型症状
乳房的红、肿、热、痛,局部肿块、脓肿形成,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
2、急性乳腺炎的分类
根据病变发展过程分以下两种类型:淤积性乳腺炎和化脓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的病因病机
1、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侵入途径有以下两种:
1.1、通过乳头皮肤的破损处入侵。初产妇在婴儿吮吸乳头时,常有不同程度的皲裂、糜烂或细小溃疡。给细菌入侵制造方便之门。细菌可经此入口沿淋巴管扩散道乳腺实质,形成感染病灶。
1.2、通过乳腺导管开口,上行到乳腺小叶,在扩散到乳房间质。
2、乳汁郁积:时病因中的重要因素。乳头的内陷、急性,导管的先天性不通畅,产妇授乳经验不足,常不能使乳汁得以充分排空,以致乳汁郁积,为细菌的繁殖创造条件。
2.1、乳头过小或内陷,妨碍哺乳,孕妇产前未能及时矫正乳头内陷,婴儿吸乳时困难而致。
2.2、乳汁过多,排空不完全,产妇没有及时将乳房内多余乳汁排空,进而引起乳汁淤积。
2.3、乳管不通,乳管本身伴有炎症,肿瘤及外在压迫,胸罩脱落的纤维亦可堵塞乳管,进而导致乳汁淤积的发生。
3、机体免疫力下降:产后机体全身及局部免疫力下降也为感染创造了条件,乳头部潮湿与温度的升高,更易造成细菌的感染,免疫力良好者,病变可以停留在轻度炎症或蜂窝织炎期,可以自行吸收。免疫力差者,易致感染扩散,形成脓肿,甚至脓毒血症。
急性乳腺炎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产后哺乳的女性如出现乳房胀痛以及局部红、肿、热、痛,并可扪及痛性肿块,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炎性毒性表现,不难作出诊断。页可以通过B超检查对乳房炎性肿块及脓肿形成的诊断很有价值,且具有定位作用。另外,有波动的炎性肿块,用针刺获得脓性液体,即可明确诊断。
急性乳腺炎的并发症
1、脓毒血症和菌血症:病程进入急性化脓性乳腺炎阶段,病人可并发脓毒血症和菌血症。此时病人持续高热,面色潮红,谵妄。可出现转移性脓肿。
2、乳房瘘管:脓肿形成期,脓肿可向内或向外破溃,形成皮肤破口和乳腺瘘管。如处理不当可形成长期不愈的脓瘘或乳瘘,临床可见从瘘管排出乳汁及脓液。
急性乳腺炎的防治方案
1、急性乳腺炎的预防方法
1.1、保持乳头清洁,经常用温肥皂水洗净,如有乳头内陷者更应注意清洁,不要用乙醇擦洗。
1.2、养成良好的习惯定时哺乳,每次将乳汁吸尽,如吸不尽时要挤出或不让婴儿含乳头睡觉。
1.3、如有乳头破损要停止哺乳,用吸乳器吸出乳汁,在伤口愈合后再行哺乳。
2、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方法
2.1、注意休息,清洁乳头,吸出乳汁,托起乳房,止患侧哺乳,以吸乳器吸出乳汁。可适当使用回乳药。
2.2、局部热敷,或用鲜蒲公英、银花叶各60克洗净加醋或酒少许,捣烂外敷。用宽布带或乳罩托起乳房。
2.3、药物治疗:选用广谱抗生素口服或静滴。并可用青霉素100万单位溶于20毫升生理盐水中,注射于炎症肿块周围。早期炎症局限者以肌注青、链酶素及局部物理治疗为主。炎症范围较广,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者,应大剂量静滴青酶素或红酶素治疗无效时,可选“C”项药治疗。必要时输入新鲜血液。给予清热解毒中药口服。已形成脓肿,应切开排脓。切口应与乳头成放射方向,避开乳晕。乳腺后脓肿或乳房下侧深部脓肿,可在乳房下胸乳折处作弧形切口。
2.4、中药治疗:蒲公英 它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及催乳作用,对治疗急性乳腺炎十分有效。
2.5、针灸治疗:针灸、挑治、刺血、拔罐、腕踝针、火针等法,都有较好的效果。一般认为,病程愈短,针灸效果愈好,在24小时内治疗更佳;病程过长或已化脓者,疗效往往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