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的原因

尿失禁的原因

1、尿失禁的病因

1.1、先天性疾患(30%)

如尿道上裂,尿道上裂是一种尿道背侧融合缺陷所致的先天性尿道外口畸形,男性患者表现为尿道外口位于阴茎背侧,女性患者中表现为尿道上壁瘘口,阴蒂分裂,大阴唇间距较宽。由于先天性尿道上裂常与膀胱外翻并发,胚胎学可视为膀胱外翻的一部分。尿道上裂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约3:1。

1.2、创伤(20%)

如妇女生产时的创伤,骨盆骨折等,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外伤,多由直接暴力骨盆挤压所致。多见于交通事故和塌方。战时则为火器伤。骨盆骨折创伤在半数以上伴有合并症或多发伤。最严重的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及盆腔脏器合并伤,救治不当有很高的死亡率。

1.3、手术(20%)

在成人为前列腺手术,尿道狭窄修补术等;儿童为后尿道瓣膜手术等。

2、尿失禁的发病机制

2.1、近侧尿道括约肌:包括膀胱颈部及精阜以上的前列腺部尿道。

2.2、远侧尿道括约肌:可分为两部分:精阜以下的后尿道。尿道外括约肌。不论男性或女性,膀胱颈部(交感神经所控制的尿道平滑肌)是制止尿液外流的主要力量。在男性,近侧尿道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如前列腺增生手术后)而远侧尿道括约肌完好者,仍能控制排尿如常。如远侧尿道括约肌功能同时受到损害,则依损害的轻重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尿失禁。

2.3、逼尿肌无反射:这类患者的逼尿肌收缩力及尿道闭合压力(即尿道阻力)都有不同积度的降低,逼尿肌不能完全主动地将尿液排出,排尿须依靠增加腹压。当残余尿量很多尿道阻力很低时可有压力性尿失禁;尿潴留时可发生充溢性尿失禁。

3、老人尿失禁的原因

3.1、暂时性尿失禁:尿路感染;急性精神错乱性疾病;药物:安眠药与镇静剂:心理性:抑郁症。

3.2、长期性尿失禁:大脑皮质疾患(中风、痴呆等)损伤尿道括肌或骨盆神经的手术;脊髓疾患;充溢性尿失禁:糖尿病、前列腺疾病、酒精中毒等;膀肤疾患。

3.3、女性更年期的特殊性和多次分娩造成子宫下垂的老年妇女和有过泌尿生殖器手术史的妇女以及妇女产后小便不能自禁。

尿失禁的表现

1、尿失禁按照症状可分为充溢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压力性尿失禁4类。

2、充溢性尿失禁是由于下尿路有较严重的机械性(如前列腺增生)或功能性梗阻引起尿潴留,当膀胱内压上升到一定程度并超过尿道阻力时,尿液不断地自尿道中滴出。该类患者的膀胱呈膨胀状态。

3、真性尿失禁是由完全的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排尿依靠脊髓反射,患者不自主地间歇排尿(间歇性尿失禁),排尿没有感觉。

4、急迫性尿失禁可由部分性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或急性膀胱炎等强烈的局部刺激引起,患者有十分严重的尿频、尿急症状。由于强烈的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而发生尿失禁。

5、压力性尿失禁是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上楼梯或跑步时)即有尿液自尿道流出。引起该类尿失禁的病因很复杂,需要作详细检查。

如何预防尿失禁

1、要有乐观,豁达的心情,学会自己调节心境和情绪……加强体育锻炼,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同时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盆底肌群锻炼,最简便的方法是每天晨醒下床前和晚上就寝平卧后,各做45~100次紧缩肛门和上提肛门活动,可以明显改善尿失禁症状。

2、防止尿道感染,养成大小便后由前往后擦手纸的习惯,避免尿道口感染,性生活前,夫妻先用温开水洗净外阴,性交后女方立即排空尿液,清洗外阴,若性交后发生尿痛,尿频,可服抗尿路感染药物3~5天,在炎症初期快速治愈,保持有规律的性生活。

3、加强体育锻炼,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同时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盆底肌群锻炼,最简便的方法是每天晨醒下床前和晚上就寝平卧后,各做45~100次紧缩肛门和上提肛门活动,可以明显改善尿失禁症状。

4、妇女生小孩后要注意休息,不要过早负重和劳累,每天应坚持收缩肛门5~10分钟,平时不要憋尿,还要注意减肥,如果有产伤要及时修复。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