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的概述
1、定義
高脂血症是指血脂水平過高,可直接引起一些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
2、別稱
脂血症
3、發病部位
全身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中老年人
6、科室
內分泌科
高脂血症的典型症狀
1、高脂血症的典型症狀
高脂血症的臨床表現主要是脂質在真皮內沉積所引起的黃色瘤和脂質在血管內皮沉積所引起的動脈硬化。盡管高脂血症可引起黃色瘤,但其發生率并不很高;而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又是一種緩慢漸進的過程。因此在通常情況下,多數患者并無明顯症狀和異常體征。不少人是由于其他原因進行血液生化檢驗時才發現有血漿脂蛋白水平升高。
2、高脂血症的分類
根據病因,高脂血症的分類有:
原發性高脂血症:包括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家族性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家族性脂蛋白酶缺乏症;多脂蛋白型高脂血症;原因未明的原發性高脂蛋白血症:多基因高膽固醇血症;散發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家族性高α脂蛋白血症。
繼發性高脂血症: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症;甲狀腺功能減低;急、慢性腎功衰竭;腎病綜合症;藥物性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機
高脂血症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與先天性和遺傳有關,是由于單基因缺陷或多基因缺陷,使參與脂蛋白轉運和代謝的受體、酶或載脂蛋白異常所致,或由于環境因素(飲食、營養、藥物)和通過未知的機制而致。繼發性多發生于代謝性紊亂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黏液性水腫、甲狀腺功能低下、肥胖、肝腎疾病、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或與其他因素年齡、性別、季節、飲酒、吸煙、飲食、體力活動、精神緊張、情緒活動等有關。
高脂血症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關于高脂血症的診斷標準,目前國際和國內尚無統一的方法。既往認為血漿總膽固醇濃度>5.17mmol/L(200mg/dl)可定為高膽固醇血症,血漿三酰甘油濃度>2.3mmol/L(200mg/dl)為高三酰甘油血症。各地由于所測人群不同以及所采用的測試方法的差異等因素,所制定的高脂血症診斷標準不一。但為了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合適的血漿膽固醇水平應該根據患者未來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來決定,發生風險越高,合適的血漿膽固醇水平應該越低。
新的標準建議在LDL-C濃度>130mg/dl時開始藥物治療,以LDL-C濃度<100mg/dl為治療目標,如果未來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很高應該更早的開始藥物治療和采取更嚴格的治療目標。低HDL-C濃度為冠心病的一項危險因素,為<40mg/dl。降低了三酰甘油的分類的標準,更注重其中度升高。
高脂血症的并發症
腎小球硬化等:高脂血症可引起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和灶狀脫落,導致血管壁通透性升高,血漿脂蛋白得以進入并沉積于血管壁內膜,其后引起巨噬細胞的清除反應和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并形成斑塊,而導致動脈硬化,腎動脈硬化、管腔狹窄,可使腎臟發生缺血、萎縮、間質纖維增生。若腎血管阻塞則相應區域梗死,梗死灶機化后形成瘢痕。如此導致腎小球硬化。在腎外則可加速冠狀動脈硬化的發生,導致冠心病和增加患者發生心肌梗塞的危險性。同樣,其他部位的動脈硬化則致相應的疾病,如腦動脈硬化、腦梗塞等。
腎小球損傷:高脂血症可引起脂質在腎小球內沉積,低密度脂蛋白可激活循環中單核細胞并導致腎小球內單核細胞浸潤,而引起或加重炎症反應,同時腎小球的系膜細胞、內皮細胞均能產生活化氧分子,促進脂質過氧化,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具有極強的細胞毒作用,導致腎組織損傷。另外,高脂血症還能引起腎小球系膜基質中膠原、層粘連蛋白及纖維蛋白增加,這些成分均與腎小球硬化直接相關。
高脂血症的防治方案
1、高脂血症的預防方法
生活中做好高血脂症的防治措施,高血脂症的飲食原則是“四低一高”即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糖、高纖維膳食。控制熱量的攝入,每人每天的熱量攝入應控制在294卡/公斤體重內,控制動物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量。還要注意生活方式要有規律性,適當的參加體育運動(運動食品)和文娛活動,不吸煙、不酗酒、避免精神緊張,并要保持良好的心態。
2、高脂血症的治療方法
高血脂的治療措施應是綜合性的,治療性生活方式改變為首要的基本的治療措施,藥物治療需嚴格掌握指征。繼發性高血脂應以治療原發病為主,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經控制后,血脂有可能恢復正常。但是原發性和繼發性高血脂可能同時存在,如原發病經過治療正常一段時期后,高血脂仍然存在,考慮同時有原發性高血脂,需給予相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