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的概述
1、定義
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是乳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是乳腺管內和周圍結締組織炎症,多發生于產后哺乳期的婦女,尤其是初產婦更為多見。有文獻報道急性乳腺炎初產婦患病占50%,初產婦與經產婦之比為2.4∶1。哺乳期的任何時間均可發生,但以產后3~4周最為常見,故又稱產褥期乳腺炎。
2、別稱
產褥期乳腺炎。
3、發病部位
乳房。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多發生于產后哺乳期的婦女。
6、科室
婦產科或外科。
急性乳腺炎的典型症狀
1、急性乳腺炎的典型症狀
乳房的紅、腫、熱、痛,局部腫塊、膿腫形成,體溫升高,白細胞計數增高。
2、急性乳腺炎的分類
根據病變發展過程分以下兩種類型:淤積性乳腺炎和化膿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的病因病機
1、致病菌: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其侵入途徑有以下兩種:
1.1、通過乳頭皮膚的破損處入侵。初產婦在嬰兒吮吸乳頭時,常有不同程度的皸裂、糜爛或細小潰瘍。給細菌入侵制造方便之門。細菌可經此入口沿淋巴管擴散道乳腺實質,形成感染病灶。
1.2、通過乳腺導管開口,上行到乳腺小葉,在擴散到乳房間質。
2、乳汁郁積:時病因中的重要因素。乳頭的內陷、急性,導管的先天性不通暢,產婦授乳經驗不足,常不能使乳汁得以充分排空,以致乳汁郁積,為細菌的繁殖創造條件。
2.1、乳頭過小或內陷,妨礙哺乳,孕婦產前未能及時矯正乳頭內陷,嬰兒吸乳時困難而致。
2.2、乳汁過多,排空不完全,產婦沒有及時將乳房內多余乳汁排空,進而引起乳汁淤積。
2.3、乳管不通,乳管本身伴有炎症,腫瘤及外在壓迫,胸罩脫落的纖維亦可堵塞乳管,進而導致乳汁淤積的發生。
3、機體免疫力下降:產后機體全身及局部免疫力下降也為感染創造了條件,乳頭部潮濕與溫度的升高,更易造成細菌的感染,免疫力良好者,病變可以停留在輕度炎症或蜂窩織炎期,可以自行吸收。免疫力差者,易致感染擴散,形成膿腫,甚至膿毒血症。
急性乳腺炎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產后哺乳的女性如出現乳房脹痛以及局部紅、腫、熱、痛,并可捫及痛性腫塊,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炎性毒性表現,不難作出診斷。頁可以通過B超檢查對乳房炎性腫塊及膿腫形成的診斷很有價值,且具有定位作用。另外,有波動的炎性腫塊,用針刺獲得膿性液體,即可明確診斷。
急性乳腺炎的并發症
1、膿毒血症和菌血症:病程進入急性化膿性乳腺炎階段,病人可并發膿毒血症和菌血症。此時病人持續高熱,面色潮紅,譫妄。可出現轉移性膿腫。
2、乳房瘺管:膿腫形成期,膿腫可向內或向外破潰,形成皮膚破口和乳腺瘺管。如處理不當可形成長期不愈的膿瘺或乳瘺,臨床可見從瘺管排出乳汁及膿液。
急性乳腺炎的防治方案
1、急性乳腺炎的預防方法
1.1、保持乳頭清潔,經常用溫肥皂水洗凈,如有乳頭內陷者更應注意清潔,不要用乙醇擦洗。
1.2、養成良好的習慣定時哺乳,每次將乳汁吸盡,如吸不盡時要擠出或不讓嬰兒含乳頭睡覺。
1.3、如有乳頭破損要停止哺乳,用吸乳器吸出乳汁,在傷口愈合后再行哺乳。
2、急性乳腺炎的治療方法
2.1、注意休息,清潔乳頭,吸出乳汁,托起乳房,止患側哺乳,以吸乳器吸出乳汁。可適當使用回乳藥。
2.2、局部熱敷,或用鮮蒲公英、銀花葉各60克洗凈加醋或酒少許,搗爛外敷。用寬布帶或乳罩托起乳房。
2.3、藥物治療:選用廣譜抗生素口服或靜滴。并可用青霉素100萬單位溶于20毫升生理鹽水中,注射于炎症腫塊周圍。早期炎症局限者以肌注青、鏈酶素及局部物理治療為主。炎症范圍較廣,全身中毒症狀明顯者,應大劑量靜滴青酶素或紅酶素治療無效時,可選“C”項藥治療。必要時輸入新鮮血液。給予清熱解毒中藥口服。已形成膿腫,應切開排膿。切口應與乳頭成放射方向,避開乳暈。乳腺后膿腫或乳房下側深部膿腫,可在乳房下胸乳折處作弧形切口。
2.4、中藥治療:蒲公英 它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及催乳作用,對治療急性乳腺炎十分有效。
2.5、針灸治療:針灸、挑治、刺血、拔罐、腕踝針、火針等法,都有較好的效果。一般認為,病程愈短,針灸效果愈好,在24小時內治療更佳;病程過長或已化膿者,療效往往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