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的概述

1、定義

病理性黃疸多指新生兒病理性黃疸,黃疸在新生兒較其他任何年齡都常見,其病因特殊而復雜,既有生理性黃疸,又有病理性黃疸,還有母乳性黃疸。這些情況要區別對待,加以處理。如果孩子在出生后24小時內就出現黃疸或黃疸發展過快,持續時間較長,甚至伴有貧血、體溫不正常、吃奶不好、嘔吐、大小便顏色異常。有的是黃疸已經消退或減輕后又重新出現和加重,多屬病理性黃疸。

2、症狀部位

皮膚、黏膜、鞏膜

3、症狀科室

兒科、新生兒科

4、常見病因

病理性黃疸多發生于ABO溶血的患兒

病理性黃疸的原因及發病機制

黃疸常見的原因是新生兒溶血病、新生兒感染、膽道畸形和新生兒肝炎等。其他疾病有:小兒球形紅細胞升高症、小兒圍產期疾病等。病理性黃疸嚴重時,很可能發展為對新生兒神經系統產生損傷甚至可以致死的“核黃疸”。

病理性黃疸的其他原因:

1、血內膽紅素過多

某些原因(先天性代謝酶和紅細胞遺傳性缺陷)以及理化、生物及免疫因素所致的體內紅細胞破壞過多,發生貧血、溶血,使血內膽紅素原料過剩,均可造成肝前性黃疸。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不穩定血紅蛋白病等。

2、膽道梗阻

由于結石和肝、膽、胰腫瘤以及其他炎症,致使膽道梗阻,膽汁不能排入小腸,就可造成肝后性黃疸。常見疾病包括:化膿性膽管炎、膽總管結石、胰頭癌、胰腺炎、膽管或膽囊癌。

3、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

吉爾伯特(Gilbert)病及Dubin-Johnson二氏綜合征引起的黃疸和新生霉素引起的黃疸,都是肝細胞內膽紅素結合障礙、膽紅素代謝功能缺陷所造成的。

4、嚴重心臟病

患者心力衰竭時,肝臟長期淤血腫大,可以發生黃疸。

5、藥物性損害

有些藥物,如氯丙嗪、吲哚美辛(消炎痛)、苯巴比妥類、磺胺類、對氨水楊酸、卡巴胂等,可至中毒性肝炎。此時胃腸道症狀不明顯,黃疸出現之前無發熱,血清轉氨酶升高很明顯,但絮濁反應正常等可資鑒別。

病理性黃疸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病理性黃疸的檢查方法

膽紅素檢測是新生兒黃疸診斷的重要指標,可采取靜脈血或微量血方法測定血清膽紅素濃度(TSB)。經皮測膽紅素儀為無創的檢測方法,操作便捷,經皮膽紅素值(TcB)與微量血膽紅素值相關性良好,由于此法受測定部位皮膚厚薄與膚色的影響,可能會誤導黃疸情況,可作為篩查用,一旦達到一定的界限值,需檢測血清血膽紅素。

2、病理性黃疸的診斷鑒別方法

根據臨床表現及膽紅素,相關實驗室檢查等可進行診斷。重點在于識別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尋找致病原因,并早期識別發生膽紅素腦病的危險。

應與新生兒溶血症、新生兒敗血症、母乳性黃疸、生理性黃疸、G-6-PD缺乏、新生兒肝炎、完全性肝內梗阻、膽道閉鎖等疾病相鑒別。

病理性黃疸的危害

因過多的紅細胞的破壞及腸肝循環增加,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升高。常見的病因有:紅細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腸肝循環增加、紅細胞酶缺陷、紅細胞形態異常、血紅蛋白病。

由于肝細胞攝取和結合膽紅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升高。常見的病因有:缺氧和感染、Crigler-Najjar綜合症、Gilbert綜合症、Lucey-Driscoll綜合症、藥物(如磺胺、水楊酸鹽、吲哚美辛、毛花苷丙等)。

肝細胞排泄結合膽紅素障礙或膽管受阻,可致高結合膽紅素血症,但如同時伴肝細胞功能受損,也可有未結合膽紅素的升高。常見的病因有:新生兒肝炎、先天性代謝性缺陷病、膽管阻塞。

病理性黃疸的防治方法

1、病理性黃疸的預防方法

媽媽在懷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飲食有節,不要吃過量的生冷食品,不過饑過飽,并忌酒和辛熱的食物,以防損傷脾胃。寶寶出生后,要密切觀察鞏膜黃疸情況,發現黃疸應盡早治療,并觀察黃疸色澤變化以了解黃疸的進退。注意觀察胎黃嬰兒的全身症候,有無精神萎靡、嗜睡、驚惕不安、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對重症患兒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2、病理性黃疸的治療方法

光照治療是一種通過熒光燈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的輔助療法。光照治療通常可以緩解新生兒黃疸,因為紫外光能把膽紅素轉變成一種更容易通過寶寶的尿液排出體外的東西。如果新生兒黃疸比較嚴重或經過光照療法后膽紅素水平仍持續升高,寶寶就需要進行換血療法。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