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淺表性胃炎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概述
1、定義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淺表性炎症的疾病,為消化系統常見病,屬慢性胃炎中的一種。可因嗜酒、喝濃咖啡、膽汁反流,或因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引起。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狀,如進食后上腹部不適、隱痛,伴噯氣、惡心、泛酸,偶有嘔吐。
2、別稱
無
3、發病部位
胃黏膜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成年人
6、科室
消化科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典型症狀
1、慢性淺表性胃炎的典型症狀
上腹疼痛和飽脹。與潰瘍病相反空腹時比較舒適,飯后不適,可能因容受舒張功能障礙,進食雖不多但覺過飽。病人常訴胃弱或胃軟。常因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引起症狀或使症狀加重。這些症狀用抗酸藥及解痙藥不易緩解。多數病人訴食欲不振。
2、慢性淺表性胃炎的分類
2.1、慢性淺表性胃炎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見的類型。表現為上腹疼痛,疼痛多數無規律、腹脹、噯氣、反復出血等。多數患者可無症狀。
2.2、萎縮性胃炎
臨床表現不僅缺乏特異性,而且與病變程度并不完全一致。臨床上,有些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可無明顯症狀。但大多數患者可有上腹部灼痛、脹痛、鈍痛或脹滿、痞悶,尤以食后為甚,食欲不振、惡心、噯氣、便秘或腹瀉等症狀。
2.3、慢性糜爛性胃炎
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及性別。起病往往較急且重,出現上消化道大出血,出現嘔血、黑便,休克,出血停止后常易復發。
2.4、小兒慢性胃炎
症狀無特異性,多數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狀,臨床表現的輕重與胃黏膜的病變程度并非一致,且病程遷延。
2.5、老年人慢性胃炎
平時自覺症狀可較輕微,有的到出血或癌變等合并症出現時才被發現。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病因病機
1、藥物刺激。服用解熱、止痛等抗生素藥物時,這些藥物對胃黏膜有較大的刺激作用,導致胃黏膜收縮缺血,誘發慢性淺表性胃炎,或加重慢性淺表性胃炎。
2、免疫力下降。炎熱的夏季,人體的免疫功能會下降。當人的免疫功能下降時,很容易患上疾病,其中包括慢性淺表性胃炎。有的人免疫力強,患上慢性淺表性胃炎可以自愈,有的人免疫功能差,則不能自行好轉,需要藥物治療。
3、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國內外胃病專家發現,胃病是有傳染病的,其傳染源就是幽門螺旋桿菌。它是一種病菌,在家族成員中最容易傳播,如共用碗筷等。因此,家人常有這樣的現場,一人患上胃病,其他成員也相繼患上胃病,主要是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播。夏季是病菌滋生的季節,包括幽門螺旋桿菌。因此,幽門螺旋桿菌的滋生也是導致夏季慢性淺表性胃炎高發的一個原因。
4、鼻腔、口腔、咽部慢性感染。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的慢性感染病灶,如齒槽溢膿、扁桃體炎、鼻竇炎等細菌或其毒素的長期吞食,可反復刺激胃粘膜而引起淺表性胃炎。經發現90%慢性扁桃體炎患者胃內有慢性炎症改變。
5、胃酸。胃酸是胃液中的酸性分泌物,正常胃內胃酸能夠與胃蛋白酶一起消化食物,并殺滅消除胃內幽門螺旋桿菌,當胃酸分泌過多時,胃酸在中和消化食物的同時殘留較多,就會腐蝕胃粘膜,蠶食胃壁,導致潰瘍發生或者粘膜層的炎症。
6、吸煙。煙草中主要有害成分是尼古丁,長期大量吸煙可使幽門括約肌松弛,十二指腸液反流,以及胃部血管收縮,胃酸分泌量增加,從而破壞胃粘膜屏障導致慢性炎性病變。據發現,每天吸煙20支以上者40%可發生胃粘膜炎症。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胃鏡檢查
是診斷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主要方法。
2、幽門螺桿菌檢查
慢性淺表性胃炎中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陽性率高達70%~90%,可通過胃鏡取胃黏膜組織檢查,也可查患者血中幽門螺桿菌的抗體。另外還可以在淺表性胃炎抗幽門螺桿菌治療前后檢查,作為追查指標之一。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并發症
1、貧血。慢性淺表性胃炎大量失血后伴有兩種貧血:巨幼紅細胞貧血,即惡性貧血,患者具有貧血表現,頭暈、乏力、心悸、面色蒼白。缺鐵性貧血,一是慢性失血所致,二是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吃飯少,營養不足引起,三是胃酸缺乏。
2、胃出血。慢性淺表性胃炎出血并不少見:
粘膜萎縮變薄、血管顯露、粗糟食物磨搓、粘膜糜爛出血,以黑便為主要表現,若出血量大時可突然吐血,重者頭暈,心慌、眠黑、大汗、甚至休克等。
胃癌前期。據國際衛生組織統計,在胃癌高發區,平均胃癌發生率為百分之十,發展脈絡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胃炎-腸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胃癌。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防治方案
1、慢性淺表性胃炎的預防方法
糾正不良飲食習慣,避免對胃有刺激的飲食,飲食宜軟易消化,避免過于粗糙、過于濃烈的 香辛料和過熱、過冷飲食。尤其是最近堅持看歐洲杯的足球看好者,如果你有胃病,晚上看比賽的時候最好不喝啤酒,不吃辛辣油膩食物。還要養成細嚼慢咽,以達 到易于消化、減輕對胃刺激的目的,少吃鹽漬、煙熏、不新鮮食物。
2、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