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痔

外痔的概述

1、定義

外痔位于齒線以下,是由痔外靜脈叢曲張或肛緣皺襞皮膚發炎、肥大、結締組織增生或血栓瘀滯而形成的腫塊。外痔表面蓋以皮膚,可以看見,不能送入肛內,不易出血,以疼痛和有異物感為主要症狀。臨床常分為結締組織外痔、靜脈曲張性外痔、炎性外痔和血栓外痔。

2、別稱

痔核

3、發病部位

肛門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老人

6、科室

肛腸外科

外痔的典型症狀

1、外痔的典型症狀

一般無痛感,多不出血,局部有腫核突起,日久皮瓣贅生,肛門部有異物感,炎症時疼痛明顯。

2、外痔的分類

外痔分為血栓性外痔、贅皮外痔、靜脈曲張性外痔及炎性外痔四種。

外痔的病因病機

解剖學原因

人在站立或坐位時,肛門直腸位于下部。由于重力和臟器的壓迫,靜脈向上回流頗受障礙。直腸靜脈及其分枝缺乏靜脈瓣,血液不易回流、容易瘀積。其血管排列特殊,在不同高度穿過肌層,容易受糞塊壓迫影響血液回流,靜脈又經過粘膜下層的疏松組織,周圍缺乏支架固定容易擴張屈曲。

職業關系

人久站或久坐、長期負重遠行,影響靜脈回流使盆腔內血流緩慢和腹內臟器充血,引起痔靜脈過度充盈、靜脈壁張力下降、血管容易瘀血擴張,又因運動不足、腸蠕動減少、糞便下行遲緩或習慣性便秘,壓迫和刺激靜脈,使局部充血和血液回流障礙,引起痔靜脈內壓力升高、靜脈壁抵抗力降低。

肛門部感染

痔靜脈叢先因急慢性感染發炎、靜脈壁彈性組織逐漸纖維化、變弱、抵抗力不足而致擴大曲張,加上其它原因使靜脈曲張,逐漸加重生成痔塊。

肛門靜脈壓力增高

因肝硬變、肝充血和心臟功能不全,等均可使肛門靜脈充血、壓力增高,影響直腸靜脈血液回流。

遺傳關系

靜脈壁先天性薄弱,抗力減低后不能耐受血管內壓力因而逐漸擴張。

局部刺激

肛門部受冷受熱、便秘腹瀉、過量飲酒和多吃辛辣食物都可刺激肛門和直腸,使痔靜脈叢充血,影響靜脈血液回流,以致靜脈壁抵抗力下降。

腹內壓力增加

因腹內惡變、子宮惡變、卵巢惡變、前列腺肥大、妊娠飲食過飽或蹲廁過久等都可使腹壓增加,妨礙靜脈的血液回流。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咳嗽,咳嗽導致腹壓增高,腹壓增高可引起痔瘡。腹壓增加是引發痔瘡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感冒咳嗽、妊娠、持續用力排便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腹壓。像這樣的痔瘡要在治療之前一定要明確病因,辯證分析,對症治療。建議患者秋季多飲水,避免過食辛辣,適當運動,排便或感冒咳嗽時避免過度用力,當出現痔瘡后需要及時就醫,早診斷、早治療,以防病情加重,避免痛苦。

外痔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局部視診:一般采用側臥位,觀察肛門及其附近的外形,顏色等。結締組織性外痔形狀多不規則,大小不等,數量亦不多,顏色與正常組織相同,炎型外痔可見肛緣突起物紅腫或破潰成膿;血栓性外痔可見肛緣突起呈青紫色,局部皮膚水腫;靜脈曲張外痔病人下蹲時,肛緣凸起物加大,為青紫色團斑。

局部觸診:結締組織型外痔觸之多無疼痛,為柔軟包塊;炎形外痔觸之不疼痛,中等軟;血栓性外痔觸之硬,觸痛明顯,可摸及皮下硬結;靜脈曲張外痔觸之為柔軟團塊,團塊按壓后可消失。

外痔的并發症

1、長期便血會導致貧血。

2、痔核脫出肛門外,分泌物增多,誘發肛門瘙癢症或肛門濕疹。女性患者還會導致婦科疾病的發生。

3、因便時疼痛,強忍不便,惡性循環,最終可導致肝、腎病、肛裂、大腸腫瘤等的發生。

外痔的防治方案

1、外痔的預防方法

反復便秘是引起痔瘡的主要因素。多吃含有纖維素的蔬菜水果,適當的吃些雜糧粗糧,多喝水。控制辛辣刺激屬性燥熱的食物攝入,忌煙酒。有效的減少發生便秘的情況,降低痔瘡的發病率。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排便時不宜久蹲,便后及時清潔沖洗肛門。

2、外痔的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手術治療。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