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酸
腰酸的概述
1、定義
腰酸(sorenessofloins)指腰部酸楚不適。臨床以腎虛較為常見。腰酸與腰痛有相似之處,且常可酸痛并見,也有虛實寒熱之別,須辨析兼證以定其治法。
2、症狀部位
腰部。
3、症狀科室
中醫內科。
4、常見病因
腰酸不是一種單純的疾病,而是疾病的表現形式。引起腰酸的原因很多,例如腰椎病、腰肌勞損等,而這些疾病都是可能導致腰部酸痛的。
4.1、腰椎病:通過臨床調查統計,發現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腰椎病患者會出現腰酸的症狀。一般情況下尚可忍受,背部可適度活動或慢步行走,另一種為突發的背部痙攣樣劇痛,難以忍受,需臥床位息,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
4.2、腰肌勞損:腰肌勞損引起腰酸的范圍很廣的,跟平常腰酸是不一樣的,腰肌勞損引起的腰酸沒有明顯的壓痛點,捶擊不但不加重病情況且疼痛有所緩解,這就是肌勞損引起的和勞損性腰痛的區別。
腰酸的原因及發病機制
1、由于脊柱骨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的疾患所引起。如挫傷、扭傷所引起的局部損傷、出血、水腫、粘連和肌肉痙攣等。
2、由于脊髓和脊椎神經疾患所引起。如脊髓腫瘤、脊髓炎等所引起的腰酸。
3、由于內臟器官疾患所引起。如子宮及其附件的感染、腫瘤可引起腰骶部酸痛,這種病人往往同時伴有相應的婦科症候。
4、由于精神因素所引起。如癔病患者也可能以腰病為主訴,但并無客觀體征,或客觀檢查與主觀敘述不能以生理解剖及病理知識來解釋的病,這種腰酸常為癔病的一種表現。
5、因為腎臟問題引起的一系列組織感染問題。
腰酸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腰酸的檢查方法
1.1、CT檢查:可清晰顯示椎體前、后緣的骨贅,硬脊膜囊、脊髓、神經根的受壓部位和程度,測得椎管前后徑和橫徑,還能了解椎間孔和橫突孔有無狹小,椎板有無肥厚等。
1.2、拍X線片:是腰部疼痛病人的常規檢查。一般須攝正位、側位和左右斜位片,必要時加攝頸部前屈和后伸時的側位片。正位片可能見到椎間隙狹窄、鉤椎關節骨質增生,椎弓根增粗。側位片可發現頸椎生理前突消失,椎體前后緣形成骨唇,椎間隙狹窄和椎管狹窄。斜位片可判定椎間孔的情況。
1.3、磁共振:可清晰顯示間盤組織后突,壓迫硬脊膜囊和脊髓的情況,以及有無靜脈回流受阻、受壓,局部脊髓內有無囊性病變等情況。
1.4、其他檢查:對懷疑有骨質增生,心臟病等疾病患者,配合骨密度檢查,心電圖檢查等排除疾病。一般來講,診斷首先要靠臨床症狀和醫生詳細的體格檢查,常見疾病臨床診斷的準確率有時要比CT、MRI準確得多。
2、腰酸的診斷鑒別方法
2.1、腰背痛:腰背痛是常見的症狀,內科、外科、神經科、婦科等疾病均能引起腰背痛。多由肌肉、骨骼、內臟疾病引起。
2.2、腰背刺痛:腰背刺痛是指腰背部出現像針刺傷的疼痛感,是腰背痛的疼痛性質分類之一。腰背痛主要以腰背、腰骶和骶髂部的疼痛為主,有單純性腰背痛和伴有下肢感應痛或放射痛的腰背痛之分。疼痛性質多為隱痛、鈍痛、刺痛、局部壓痛或伴放射痛,活動不利、俯仰不便不能持重、步行困難、肢倦乏力等症狀。
2.3、腰背的持續隱痛:腰背的持續隱痛大多是由于腰背部的損傷而導致的,常見于腰肌勞損、腰背肌筋膜炎、腰椎間盤突出症等。
2.4、下肢感應痛或放射痛的腰背痛:慢性腰背痛主要以腰背、腰骶和骶髂部的疼痛為主,有單純性腰背痛和伴有下肢感應痛或放射痛的腰背痛之分。
2.5、勞累時腰部酸痛或脹痛:腰部酸痛或脹痛是由腰肌勞損疾病引起的,在勞累時酸痛或脹痛會加重。是腰肌勞損的一種臨床表現。慢性腰肌勞損,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發病因素較多,主要症狀是腰部酸痛,日間勞累加重,休息后可減輕,日積月累,可使肌纖維變性,甚而少量撕裂,形成疤痕或纖維索條或粘連,遺留長期慢性腰背痛。
腰酸的危害
1、腰肌勞損
長期從事站立操作諸如紡織、印染、理發、售貨等工作的婦女,由于持續站立,腰部肌腱、韌帶伸展能力減弱,局部可積聚過多的乳酸,抑制了腰肌的正常代謝,也可導致腰肌勞損而引起的腰痛。經常背重物,腰部負擔過重,易發生脊椎側彎,造成腰肌勞損而出現腰痛。
2、泌尿系統感染
由于女性的尿道短而直,且尿道外口靠近肛門,常有大腸桿菌寄生,加之女性生理方面的特點,尿道口污染的機會較多,若忽視衛生,則容易發生泌尿系感染。
腰痛以急、慢性腎盂腎炎所致者為多,表現為腰部脹痛、嚴重者沿輸尿管放射至會陰部。除泌尿系統感染外,泌尿系結石、結核等疾患,亦會引起腰痛。
3、生殖器官疾病
女性的生殖器官在一生中要行經四百次左右,還負擔著懷孕、分娩等使命,有的婦女還經歷流產、節育手術等。故生殖器官炎症的發病率較高,如輸卵管炎、盆腔炎等。
腰酸的防治方法
1、腰酸的預防方法
1.1、護腰帶或腰部支撐物的使用,可限制脊椎活動,減少機械性受力,矯正不良姿勢,也有助於輕疼痛感。
1.2、避免碰撞、突然跳躍、扭轉之運動,切勿攀高舉重。
1.3、須預防便秘,可多食新鮮蔬果及高纖食物。
1.4、保持愉快放松的心情。
2、腰酸的治療方法
2.1、根據病情編制一套活動腰、髖關節,增強腰臀部肌力或矯正姿勢的醫療體操。活動腰、髖關節可做軀干前屈、后伸、旋轉等動作,幅度由小到大。增強腰臀部肌力,可做后伸腰、伸髖動作并維持該姿勢,每次維持時間可由10~20秒逐漸延長至30秒。
2.2、按摩和自我按摩。先在患者腰部做放松性的揉、滾等手法,接著做屈腰、伸腰等被動手法,按摩應著重于病變部位,一次按摩10~20分鐘左右,每日或隔日一次。自我按摩可在腰部兩側,兩手握空拳,捶擊和擦揉腰臀部,由上而下數遍,每次3~5分鐘,可在醫療體操之前進行。
2.3、懸垂運動。兩手攀在單杠或樹枝上,腳尖剛能支地,懸垂,腰部放松。然后做腰臀部各個方向的運動,特別是注意多做腰部后伸的動作,每次5~10分鐘。
2.4、腰部牽引,一般有懸吊和牽引床牽引兩類。懸吊用束胸帶束住胸部后將身體直立懸掛,雙足離地,以自身重量做牽引,同時可做伸腰、擺腿等動作。用牽引床牽引時,腰部牽引的重量一般以相當或稍低于自身體重為好,開始牽引時重量要小些,待適應后可逐漸增加。每次牽引20~30分鐘,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