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疫苗后為什么不能洗澡
接種疫苗后為什么不能洗澡
1、接種疫苗后為什么不能洗澡
疫苗是一種保護寶寶的東西,甚至可以說是百利而無一害,但是每每寶寶打完疫苗后家長又要開始擔心寶寶會不會產生不良反應,這時給家長最常見的建議是:打完疫苗后不要給寶寶洗澡,以免發生感染。
2、哪些人不宜接種疫苗
2.1、神經系統疾病:有神經系統疾患的人接種某些疫苗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已明確患有神經系統疾患的兒童,例如患有癲癇、腦病、癔症、腦炎后遺症、抽搐或驚厥等疾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接種疫苗。
2.2、過敏體質:有過敏體質的兒童接種疫苗后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造成發生嚴重異常反應。所謂過敏體質,是指兒童反復接觸某種物質,容易發生機體過敏反應,出現相應症狀。
2.3、免疫功能不全:一般認為,兒童免疫功能不全,不僅預防接種后效果較健康人差,而且容易引起不良反應,特別是接種減毒活疫苗。比較嚴重的免疫功能不全包括免疫缺陷、白血病、淋巴瘤、惡性腫瘤等。
3、成人需要接種哪些疫苗
3.1、流感疫苗
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污染物品的接觸傳播。
3.2、水痘疫苗
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冬春季高發,主要發生在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成人發病症狀比兒童更嚴重。病后可獲得終身免疫,有時病毒以靜止狀態存留于神經節,多年后感染復發而出現帶狀皰疹。
3.3、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是目前預防乙肝的最有效途徑。沒有感染過乙肝病毒也沒攜帶抗體的人,(乙肝兩對半檢查,里面第二項HbsAb陰性),就需要接種乙肝疫苗。疫苗的接種可以降低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病率和病死率。
3.4、狂犬疫苗
被犬貓等動物襲擊后,應及時去正規的疫苗接種門診進行狂犬病暴露后處置,規范的處理傷口和正確的接種狂犬疫苗。
接種疫苗后注意哪些事項
1、接種完疫苗,一定要留在醫院觀察20分鐘,以防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
2、注射疫苗后的三天內洗澡時要避免注射部位被污染,以防止繼發感染;防止受涼和劇烈活動。
3、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應用涼開水溶解后服下或直接吞服,服藥前后一小時內避免過熱飲食,保證減毒活疫苗發生效應。
4、接種卡介苗后二至三周,局部可逐漸出現紅腫、膿皰或潰瘍,三周后結痂。形成小疤痕,如果反應較重,可形成膿腫,則應速去醫院處理,但禁忌切開排膿,否則切口不易愈合。
5、注射疫苗后,個別孩子在二十四小時內體溫會有所升高,可給孩子多喝些開水,以促進體內代謝產物的排泄與降溫,切莫隨意使用抗菌素類藥物,若有高熱或其它異常反應,則應及時請醫生診治。
寶寶接種疫苗后禁吃什么
在飲食方面,民間流行一些不妥的做法,如:主張給寶寶吃些小魚、小蝦或香菜之類的“發物”,意在讓預防針“發”出來以取得療效。另外一些家長則主張“忌口”,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生怕干擾了預防針的效果。
其實,預防針一般是由滅活疫苗或活疫苗制成的,其免疫作用是靠它的抗原作用刺激身體,產生能殺滅或抑制病菌或病毒的抗體來完成的,只要抗原達到一定數量時,身體內就會產生足夠的抗病力,達到有效的預防傳染病的目的,因此,即使吃“發物”也起不了什么作用。至于“忌口”(如不能吃雞蛋、魚、水果等)更沒有道理,因為打預防針與生病不同,注射疫苗后獲得的抗病作用主要體現在抗體的質量上,而抗體實際上是一類特殊蛋白質,若能多吃點蛋、魚等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使體內制造抗體的原料增多,反倒可以提升免疫力。若片面聽信傳言,造成寶寶體內制造抗體的原料缺乏,反而削弱了預防針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