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黃水瘡的原因

起黃水瘡的原因

1、起黃水瘡的原因

黃水瘡的疾病是和衛生情況有關系的,很多的時候是因為不注意衛生,身上的衣服不經常的換洗,不經常的洗澡,生活的環境不干凈,溫度和濕度都不適中的情況下是很容易引起黃水瘡疾病的,這個病是感染性的疾病,傳播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某些外界環境,比如說溫度較高、出汗較多以及患者皮膚有浸漬現象的時候,細菌就很容易在患者的皮膚上大肆繁殖。患有瘙癢性的皮膚病,也是造成黃水瘡疾病的原因之一,比如說痱子、蟲咬皮炎以及濕疹等等,都是促成黃水瘡的病因。患有這些皮膚疾病的時候,患者皮膚的屏障作用基本上就被破壞了,從而非常容易招致各種致病菌侵入皮膚從而發生黃水瘡。

黃水瘡大多都因為氣虛血虧所導致,患者脾虛不運,則會濕濁內停,再加上濕熱邪毒外襲所導致。黃水瘡的致病原因還有蚊蟲叮咬以及跳蚤叮咬等等,或者是患其他一些瘙癢性的皮膚疾病。另外,搔抓損破染毒也可以引發黃水瘡疾病。黃水瘡疾病一般都多發于夏秋這兩個季節,大多好發于兒童,有接觸傳染和自體接種,非常容易在托兒所,幼兒園或者是家庭當中傳播以及流行。

2、什么是黃水瘡

黃水瘡在醫學上稱之為“傳染性膿皰病”。這樣的疾病是是一種常見的、可以通過接觸的具有傳染性質的的淺表皮膚感染性疾病。這樣的疾病容易發生在口唇、口角,患有黃水瘡的病程約一周左右,容易復發。患者的皮膚通常表現為水皰、膿皰,易破潰,黃色的分泌物,之后結膿痂等等。

黃水瘡的致病菌主要就是凝固酶陽性的金葡菌,另外一種黃水瘡致病菌則為乙型溶血性鏈球菌,除此之外,有少數黃水瘡患者為凝固酶陰性的白色葡葡球菌所感染。葡萄球菌與鏈球菌混合感染者在臨床上也是并不少見的。根據臨床上的表現不同,黃水瘡大致可以分為大皰性和非大皰性膿皰瘡這兩大類型。

3、黃水瘡有哪些症狀

好發于頭面、四肢等暴露部位,也可蔓延全身。

皮損初起為散在性紅斑或丘疹,很快變為水皰,形如米粒至黃豆大小,迅速化膿混濁變為膿皰,周圍繞以輕度紅暈,膿皰開始豐滿緊張,數小時或1―2天后膿液沉積,形成半月狀積膿現象,此時,皰壁薄而松弛,易于破裂,破后露出濕潤而潮紅的糜爛瘡面,流出黃水,干燥后形成黃色膿痂,然后痂皮逐漸脫落而愈,愈后不留疤痕。若膿液流溢他處,可引起新的膿皰。

自覺有不同程度的瘙癢,一般無全身症狀,但皮損廣泛而嚴重者,可伴有發熱、畏寒及全身不適等症狀。常可引起附近饕核腫痛,易并發腎炎、敗血症,甚至危及生命。病程長短不定,少數可延至數月。

黃水瘡如何治療

1、內治法

暑濕熱蘊膿皰密集,色黃,周圍繞以紅暈,糜爛面鮮紅;伴有口干,便干,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濡滑數。

辨證分析:夏令暑濕熱邪熏蒸,蘊結于肌膚,故見膿皰密集,色黃,周圍繞以紅暈,糜爛面鮮紅;暑為陽邪,傷津耗液,則口干,便干,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濡滑數為暑濕熱蘊之象。

2、外治法

癢而兼痛,搔破黃水淋漓,膿液多者,可選用馬齒莧、蒲公英、野菊花、千里光等適量煎水濕敷或外洗。

膿液少者,用三黃洗劑加入5%九一丹混合搖勻外搽,每天3~4次。

局部糜爛者,先用明礬溶液洗去膿痂,再將冰硼散或玉露解毒散撒于患處。

膿痂厚者,選用青黛、黃柏、蒼術研細末,植物油調勻外涂。

黃水瘡如何護理

護理黃水瘡要隔離消毒嬰兒室、托兒所、幼兒園如發現患病兒童,應立即隔離,黃水瘡患兒衣被用具等應及時清洗消毒,以防止接觸傳播,并對居住環境進行消毒。

因為黃水瘡流行于夏秋季節,多見于兒童及幼兒,易傳染,因此預防本病的關鍵是注意皮膚衛生,及時治療瘙癢性皮膚病。對患病兒童應隔離,防止接觸傳染,已污染的衣服用具應行消毒處理。平時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衛生,并及時治療痱子、蟲咬皮炎等瘙癢性皮膚病及各種皮膚損傷。

預防新生兒膿皰瘡的主要方法是加強護理,減少新生兒與外界不必要的接觸,接觸新生兒人員的手要常用肥皂及水洗凈,帶菌的醫務人員或產婦要及時治療。必要時醫務人員和產婦用0.1%呋喃西林噴鼻咽部,以清理病灶,消滅帶菌者。注意新生兒皮膚的清潔衛生,勤洗澡、更換衣服及尿布,大便后應清洗外陰。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