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炎的症狀

角膜炎的症狀

1、角膜炎的症狀

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所致。常發生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全身發熱病后,可能與機體抵抗力的降低有關。角膜上皮一旦傳染單純性皰疹病毒,即較長期存留,遇外傷或抵抗力低下時便發生急性炎症,故炎症可反復發作加劇。

病人自覺畏光,流淚,疼痛,并有反射性患側頭痛,初期角膜上皮層出現多數大小如針頭樣的小泡,排列成行,潰破后融合成樹枝狀,故稱為樹枝狀角膜炎。

一般情況下,真菌不會侵犯正常角膜,但當有眼外傷、長期局部使用抗生素、角膜炎症及干眼症等情況時,非致病的真菌就可能變為致病菌,引起角膜繼發性真菌感染。常見的致病菌為曲霉菌,其次是鐮刀菌、白色念珠菌、頭芽孢菌及鏈絲菌等。真菌性角膜炎起病緩慢、病程長,病程可持續達2至3個月,常在發病數天內出現角膜潰瘍。因致病菌種不同,角膜潰瘍形態不一。

2、什么是角膜炎

角膜炎是指因角膜外傷,細菌及病毒侵入角膜引起的炎症,分潰瘍性角膜炎(又名角膜潰瘍)、非潰瘍性角膜炎(即深層角膜炎)兩類。潰瘍性角膜炎又名角膜潰瘍,絕大部分為外來因素所致,即感染性致病因子由外侵入角膜上皮細胞層而發生的炎症。非潰瘍性角膜炎:是指角膜實質內的彌漫性炎症。它多半是一種抗原抗體反應的表現,如先天性梅毒性角膜實質炎,但也可見于結核、病毒和某些霉菌的感染。

3、角膜炎的疾病診斷

角膜炎和結膜炎都是眼表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它們的症狀有一些相似之處,都會表現為眼部不適、流淚、眼內分泌物增加以及充血,很容易混淆。

結膜炎是眼科的常見病,但是其發病率目前尚未確定。由于大部分結膜與外界直接接觸,因此容易受到周圍環境中感染性(如細菌、病毒及衣原體等)和非感染性因素(外傷、化學物質及物理因素等)的刺激,而且結膜的血管和淋巴組織豐富,自身及外界的抗原容易使其致敏。

角膜炎和結膜炎的區別

角膜就是俗稱的“黑眼球”,是一個透明的無血管組織,光線由此進入眼內,使人們可以看到東西;而結膜炎則發生于結膜,即覆蓋于上、下眼瞼內面和“眼白”上的透明黏膜組織,含有豐富的血管。

由于角膜有豐富的神經末梢支配,角膜炎發作時,常常會有眼痛,并在眨眼時加重的症狀,這種疼痛會一直持續到炎症消退,同時還可伴有畏光。而單純的結膜炎則表現為異物感、發癢、灼燒感等,往往不會有疼痛和畏光症狀。

需要強調的是,角膜炎是一種嚴重的致盲性疾病,會導致不同程度的視力下降,尤其當病變發生于角膜中央的瞳孔區時,患者的視力下降會更明顯。這種眼病的病程長,恢復緩慢,若不及時得到控制,會進一步發展成為角膜潰瘍甚至穿孔,最終可能需要角膜移植。

大多數結膜炎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屬于傳染性疾病。尤其到了春夏季節,人們要特別注意用眼衛生,切忌用手揉眼,也不要用毛巾擦拭眼內。單眼發病時,要注意預防另一只眼受感染。

角膜炎的治療

角膜炎分為潰瘍性角膜炎(角膜潰瘍),非潰瘍性角膜炎(深層角膜炎)兩類。由內因,外因不同因素造成。因角膜外傷,細菌及病毒侵入角膜引起的炎症。患眼有異物感,刺痛甚至燒灼感。球結膜表面混合性充血,伴有怕光、流淚、視力障礙和分泌物增加等症狀。角膜表面浸潤有潰瘍形成。潰瘍性角膜炎絕大部分為外來因素所致,即感染性致病因子由外侵入角膜上皮細胞層而發生的炎症。

角膜炎的症狀主要有疼痛、怕光、流淚、視力模糊等。睫狀充血、角膜混濁(浸潤或潰瘍)、新生血管、虹膜睫狀體刺激反應(出現瞳孔縮小或房水混濁)。

對于治療角膜炎,國外的經驗有長期小劑量口服阿昔洛韋片。時間很長,多在一年左右,各地醫生觀點不統一,因為這個因人而異。所以,也無法判斷長期吃藥是否就防止了復發。多數學者建議,注意休息和體能鍛煉。遇到感冒、身體機能下降時,預防性口服阿昔洛韋一周左右。現狀就是這樣。口服藥是首選。眼藥可以輔助。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