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是什么病

疝氣是什么病

1、疝氣是什么

疝氣又稱為小腸串氣,是一種病症,即身體的某個臟器通過周圍組織較薄弱的地方而凸起。在臨床上,疝有很多種,如臍疝、腹壁疝、切口疝等。

疝氣,即人體內某個臟器或組織離開其正常解剖位置,通過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點、缺損或孔隙進入另一部位。常見的疝有臍疝,腹股溝直疝、斜疝,切口疝、手術復發疝、白線疝、股疝等。腹壁疝多由于咳嗽、噴嚏、用力過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小兒過度啼哭、老年腹壁強度退行性變等原因引起腹內壓增高,迫使腹腔內的游離臟器如:小腸、盲腸、大網膜、膀胱、卵巢、輸卵管等臟器通過人體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點或缺損、孔隙進入另一部位。

2、 疝氣有什么症狀

臨床上較常見的是腹股溝疝,在腹股溝區可以看到或摸到腫塊。嬰兒多系母親在換尿布時發現,較大的小兒則多于入浴時發現。引起腫塊出現的誘因是腹壓增加,如哭泣、咳嗽、排便、排尿等。較年長的小孩可令其站立,腹部用力也可誘發腫塊在腹股溝區出現,有些則會到達陰囊或陰唇。

腫塊系由腹腔內的器官脫出到疝氣袋所形成,脫出的器官以小腸居多,因此摸起來感覺柔軟。其他如大腸、闌尾、大網膜等亦可能脫出。女性則以卵巢脫出較多,因此常可摸到似拇指大、較硬且多半有壓痛的腫塊。除了可以看到或觸到腫塊之外,有些患兒會有便秘、食欲不振、吐奶等現象,有些則可能表現易哭、不安等。

3、疝氣是什么原因

3.1、先天性因素

小兒疝氣男孩的發病率比女孩的發病率要高很多,主要是因為男孩的睪丸是在出生前才通過腹股溝管降至陰囊的,隨之下移的腹膜則形成鞘狀突。如果鞘狀突在嬰兒出生后還沒有閉鎖,或閉鎖不全,會成為較大的腔隙,腹腔內容物就會從這里突向體表,而形成疝氣。又因為右側睪丸下降比左側略晚,鞘狀突閉鎖也較遲,所以右側腹股溝疝氣較多。

小兒疝氣也會由于先天發育不足發生,這主要指的是一些兒童的腹壁膜發育不完善、過薄,造成器官容易沖破薄膜向外突出形成疝氣。

3.2、后天性因素

小兒疝氣形成的后天性因素主要是指由于咳嗽、便秘、哭鬧等動作過大或用力過猛造成腹腔壓力升高導致腹壁膜破損器官外突從而形成了疝氣。

小兒疝氣危害不容小覷,久拖不治將造成嵌頓、絞窄等不良的后果,導致疝內腸段缺血性壞死甚至腸穿孔等情況的發生,小兒疝氣若不及時治療還會導致生殖器官發育不完善,睪丸萎縮壞死,導致終生不孕不育等不可挽回的后果。還有不少小兒疝氣患者由于沒有及時治療,在承受病痛的同時還危及了生命。

疝氣有什么危害

疝氣首先影響患者的消化系統,從而出現下腹部墜脹、腹脹氣、腹痛、便秘、營養吸收功能差、易疲勞和體質下降等症狀。

又由于腹股溝部與泌尿生殖系統相鄰,所以老年患者易出現尿頻、尿急、夜尿增多等膀胱或前列腺疾病;小孩則可因疝氣的擠壓而影響睪丸的正常發育;而中青年患者則易導致性功能障礙。

還由于疝囊內的腸管或網膜易受到擠壓或碰撞引起炎性腫脹,致使疝氣回納困難,導致疝氣嵌頓,以及腸梗阻、腸壞死、腹部劇痛等危險情況。

有些疝氣患者自我感覺沒有太大的不適,對疝氣置之不理。這樣疝氣經常上下來回往復,使疝囊頸反復受到摩擦,變得肥厚堅韌,這樣極易導致疝囊發生粘連,形成嵌頓疝,甚至發展為絞窄疝。

同時疝一旦轉化嵌頓疝,自行回納的機會較少,多數病人的病情逐漸加重,如不及時處理,可進一步發展為絞窄疝。 絞窄疝的臨床症狀比較嚴重。壞死的腸管等疝容物可以繼發感染,出現腹膜炎和膿毒敗血症,如不及時處理,可危及生命。

怎樣防治疝氣

1、要有信心

耐心、精心、細心。經常保持樂觀愉悅的心情這對疝氣的護養大有裨益。經常保持樂觀愉悅的心情這對疝氣的護養大有裨益

2、疝氣初發應引起足夠重視

需加以妥善有效的維護。隨著日常行走、活動形成習慣性下墜。一旦卡在環口處,能復位會造成腸壞死。要防微杜漸。

3、堅持適宜、適量、適時的鍛煉

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切莫做蹦、跳、抻、拉、持重等劇烈活動。這對疝氣的正常維護是非常不利的。

4、注意飲食調理

宜食溫、熟、軟。忌食生、冷、硬食物。采取少吃多餐,防止過飽。選擇富于營養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以減少腸胃負擔。亦是對疝體減輕壓力。

5、防止便秘

保持大便暢是防疝,護疝的關鍵。老年腹壁薄弱,由于便秘。排便用力,加大腹壓促使疝體下行。這對疝氣的正常維護是難以把握的。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