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細胞計數的正常值

紅細胞計數的正常值

1、正常值

紅細胞計數,是指單位體積血液中所含的紅細胞數目,對于提示累及紅細胞系統的疾病有重要意義。正常情況下,紅細胞的生成和破壞處于動態平衡,因而血液中紅細胞的數量及質量保持相對穩定。無論何種原因造成的紅細胞生成與破壞的失常,都會引起紅細胞在數量上或質量上的改變,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正常值

男性 (4.0-5.5)×10^12/L;

女性 (3.5-5.0)×10^12/L;

新生兒 (6.0-7.0)×10^12/L。

2、異常結果

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增多

2.1、相對性增多:

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漿中水分丟失,血液濃縮,使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相對增多。如連續劇烈嘔吐、大面積燒傷、嚴重腹瀉、大量出汗等;另見于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尿崩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等。

2.2、絕對性增多:

由各種原因引起血液中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絕對值增多,多與機體循環及組織缺氧、血中促紅細胞生成素水平升高、骨髓加速釋放紅細胞有關。

生理性增多:見于高原居民、胎兒和新生兒、劇烈勞動、恐懼、冷水浴等。

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紅細胞生成素代償性增多所致,見于嚴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聯症、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阻塞性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肺動-靜脈瘺以及攜氧能力低的異常血紅蛋白病等。在另一些情況下,病人并無組織缺氧,促紅細胞生成素的增多并非機體需要,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增多亦無代償意義,見于某些腫瘤或腎臟疾病,如腎癌、肝細胞癌、腎胚胎瘤以及腎盂積水、多囊腎等。

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減少

一般成年男性血紅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紅蛋白<110g/L為貧血。根據血紅蛋白減低的程度貧血可分為四級。輕度:血紅蛋白>90g/L、中度:血紅蛋白90~60g/L、重度:血紅蛋白60~30g/L、極度:血紅蛋白<30g/L。

2.1、生理性減少:

3個月的嬰兒至15歲以前的兒童,因生長發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相對不足,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可較正常人低10%~20%。妊娠中、后期由于孕婦血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釋,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漸減低,均可導致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減少。

2.2、病理性減少:

紅細胞生成減少所致的貧血: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纖維化等伴發的貧血。

因造血物質缺乏或利用障礙引起的貧血:如缺鐵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葉酸及維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細胞性貧血。

因紅細胞膜、酶遺傳性的缺陷或外來因素造成紅細胞破壞過多導致的貧血,如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地中海性貧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異常血紅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心臟體外循環的大手術及一些化學、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貧血。

失血:急性失血或消化道潰瘍、鉤蟲病等慢性失血所致的貧血。

3、注意事項

3.1、檢查前:

抽血前一天不吃過于油膩、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飲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

體檢前一天的晚八時以后,應開始禁食12小時,以免影響檢測結果。

抽血時應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懼造成血管的收縮,增加采血的困難。

3.2、檢查后:

抽血后,需在針孔處進行局部按壓3-5分鐘,進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腫。

按壓時間應充分。各人的凝血時間有差異,有的人需要稍長的時間方可凝血。所以當皮膚表層看似未出血就馬上停止壓迫,可能會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滲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壓時間長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傾向,更應延長按壓時間。

抽血后出現暈針症狀如:頭暈、眼花、乏力等應立即平臥、飲少量糖水,待症狀緩解后再進行體檢。

若局部出現淤血,24小時后用溫熱毛巾濕敷,可促進吸收。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