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化型腳氣怎么根治

角化型腳氣怎么根治

1、角化型腳氣怎么根治

角化型腳氣好發于足跟、足緣部。表現為角化過度,干燥,粗糙,脫屑,基底淡紅。多單足發生,也可雙足均累及。自覺瘙癢較輕,冬季常皸裂疼痛。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皮膚干燥、角質粗厚、脫屑,易發生皸裂。本型無水皰及化膿,病程緩慢,多常年不愈,大多數患者由糜爛型、水皰型轉化而成,混合在一起。

這種腳氣干燥脫皮,常和水泡型腳氣、糜爛型腳氣混合在一起,嚴重的容易引起干裂,治療起來比較麻煩,首先利用藥粉泡腳,讓角化型腳氣粗厚又干燥的角質層能有效軟化,可使足底皮膚角質層變薄、變軟,有利于藥效成分的滲入,達到徹底殺菌的作用,然后噴藥水殺菌,再涂抹藥膏修復皮膚,涂抹藥膏時,均勻按摩吸收。

2、中醫治療角化型腳氣的方法

中醫認為,本病多為濕熱侵襲,濕熱下注所為,當以清熱利濕,解毒殺蟲為治,介紹幾則外治方,效果顯著:

木瓜30克,甘草30克。將上藥水煎取汁,侯溫后足浴5—10分鐘,每日2次,每天1劑,連續5—10天。

藿香30克,黃精、大黃、皂礬各12克,米醋1000毫升。將上藥切碎置米醋中密封浸泡一周后;去渣,備用(浸泡時每天搖動數次)。使用時取藥液每天浸泡2—3次,每次20—30分鐘,連續5—天。

丁香15克,苦參、大黃、明礬、地膚子各30克,黃柏、地榆各20克。上藥水煎取汁,而后將藥液候溫洗足,每次10—15分鐘,每日5—6次,每日1劑,每劑可用2次。

葛根,白礬、千里光各等量。將上藥烘干研末,密封包裝,每袋約重40克,每次取粉劑1袋倒入盆中,加溫水約1000~2000毫升,混勻足浴,每次20分鐘,7日為1療程,連續1—2個療程。

3、治療角化型腳氣用什么藥

治療角化型腳氣不妨試試足光散,足光散主要成份有水楊酸、苯甲酸、硼酸、苦參等中草藥,其主要功能是清熱燥濕,殺蟲斂汗,用于濕熱下注所致的角化型手足癬及臭汗症。對皮膚真菌(毛癬菌屬、小孢子菌屬、表皮癬菌屬)有殺菌作用,對馬拉色菌屬、念珠菌屬及其它酵母菌有抑菌作用,對革蘭陽性及陰性細菌也具有局部殺菌作用。

足光散是外用藥,取藥粉40克加沸水1000~1500毫升,或取藥粉20克加沸水500~750毫升,攪拌,溶解,放溫,趁熱浸泡患處20~30分鐘,一日1次,連續三日為一療程。

足光散治腳氣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要注意足光散的禁忌:水皰型、糜爛型手足癬禁用。兒童、孕婦禁用。換而言之,只有角化型腳氣才可以使用足光散治療。

角化型腳氣的症狀

角化型腳氣是腳氣病的一種,在腳氣患者中比較常見,臨床表現為足跟、足跖或足緣皮膚粗厚,皮膚紋理增寬加深,易發生皸裂,可因皸裂致出血及疼痛。皮疹冬季加重。

角化型腳氣是非常常見的皮膚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患者足部皮膚紅斑鱗屑、角化過度,皮疹呈環狀或魚鱗狀,粗糙無汗,寒冬季節皮膚皸裂疼痛、妨礙行走。因患處皮膚角化增厚,一般外用抗真菌藥物難以滲透吸收,臨床上治療較棘手。中醫認為本病主要是由于久居濕地而感染風濕熱毒下注足部,蘊積生蟲,或脾胃二經濕熱下注,熱盛,或傳染所致。

在發病初期,皮損特點基本同丘疹鱗屑型,后隨病期延長及病情發展,逐漸出現皮膚角化過度,粗糙無汗,皮膚紋理增寬加深。此型特點為角質增厚、脫屑、干燥,累及整個足跖甚至向足背蔓延,雙足對稱發病。角化型腳氣由于角質層細胞脫落緩慢以致角質層細胞堆積形成角化過度。在冬季氣候干燥時,常發生皸裂,有的甚至到夏季也不能恢復。

患上腳氣不能吃什么

1、鴨肉:

根據古人經驗,患有腳氣之人不宜吃鴨肉。清代食醫王孟英曾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多食滯氣,滑腸,凡為陽虛脾弱,痞脹腳氣,皆忌之。”

2、南瓜:

屬于發物。李時珍就曾指出:“多食發腳氣。”《本草求真》亦云:“凡人素患腳氣,于此最屬不宜。”清代食醫王孟英也說:“腳氣痞悶,皆忌之。”

3、雞蛋:

根據清代食醫王孟英的經驗,腳氣患者忌吃雞蛋,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明確告誡:雞蛋“多食動風阻氣,腳氣皆不可食”。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