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表面抗体阳性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概述
1、定义
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是一种保护性抗体,也是一种中和性抗体。这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后产生的抗体,它能中和掉乙肝病毒的感染力,保护人体免受乙肝病毒再度袭击。
2、症状部位
肝脏
3、症状科室
感染科
4、常见病因
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排除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是由HBsAg诱导产生,为保护性抗体。在HBV感染恢复期或注射乙肝疫苗后出现,它的出现标志对HBV感染产生特异性免疫。
(HBsAb)是对乙肝病毒免疫的保护性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排除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但也有少数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而又发生了乙型肝炎,可能为不同亚型感染或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
临床上常遇到单项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情况,其出现原因及意义如下:
1、正常人群有5%~10%的人仅检出单项表面抗体阳性,其中大多数滴度较低,多由于百特异性反应所致,这种低滴度抗体不能防止乙肝病毒再感染,仍应作为乙肝疫苗接种的对象。少数滴度较高,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
2、在注射乙肝疫苗或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后出现单纯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是正常现象。
3、婴儿可出现一过性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这是因为少数人表面抗体可通过胎盘破损面或分娩过程母血污染而进入胎儿体内。但这种乙肝表面抗体持续时间短暂,仅为数周至数月。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1、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检查方法
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е抗原(HBeAg)、е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称为乙肝五项,是常用的HBV感染的检测指标,可反映被检者体内HBV水平及机体的反应情况,粗略评估病毒的水平。乙肝五项检测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定性检查只能提供阴性或阳性结果,定量检查则可提供各项指标的精确数值,对乙肝患者的监测、治疗评估和预后判断等方面有更重要的意义,动态监测可作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的依据。除以上五项外,抗HBc-IgM、PreS1和PreS2、PreS1-Ab和PreS2-Ab也逐步应用于临床,作为HBV感染、复制或清除的指标。
2、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诊断鉴别方法
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外膜蛋白,可在感染HBV后早期出现。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它可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唾液、乳汁、汗液、泪水、鼻咽分泌物、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在感染乙肝病毒后2~6个月,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2~8周时,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该指标可持续阳性。
乙肝e抗原(HBeAg)阳性:乙肝e抗原是乙肝病毒感染的直接指征,它的持续阳性表示病毒有活动性复制,因而可提示疾病慢性化,可能会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
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血清中首先出现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约1个月后出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 BeAg),尔后出现抗-HBc等。随着病情的逐渐好转,血清中HBV-DNA、 HBsAg和HBeAg先后转为阴性,在HBsAg消失后隔一段时间,出现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此时抗-HBc与抗-HBs可同时阳性。由于抗-HBs在血清中持续存在时间较抗-HBc短,因此,经过一段时间后,抗-HBs消失,仅单项抗-HBc阳性。无论是有临床症状的乙型肝炎病人还是没有临床表现的隐性感染者,他们康复后,血清学检查均可表现为单项抗-HBc阳性。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危害
乙肝表面抗体是对乙肝病毒有免疫的保护性抗体,阳性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防治方法
1、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预防方法
对急性乙肝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和乙肝携带者不得献血。现症感染者不能从事饮食业、幼托机构等工作。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接触病人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对血制品应做HBsAg检测,防止医源性传播。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易感者均可接种,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同时,与HBV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医务工作者、同性恋者等高危人群和从事幼托教育、食品加工、饮食服务等职业的人群均应接种乙肝疫苗,并定期复查抗体。
2、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治疗方法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的根本治疗方法,而乙肝病毒携带者即使HBV DNA水平很高,只要肝功能正常,就无需进行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