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盲

青盲的概述

1、定义

青盲病,中医病名。是指眼外观正常,唯视力逐渐下降,或视野缩小,甚至失明的内障疾病。多由视瞻昏渺、暴盲等病,失治转变而来。由肝肾气虚,精血衰弱,肝气郁结,玄府郁遏,脏腑精华不能上承于目,或气血两亏,目失滋养所致。西医学之视神经萎缩与本病相似。其它眼底病变之晚期,近乎失明阶段亦属本病之范畴。

2、症状部位

瞳神。

3、症状科室

眼科。

4、常见病因

相当于西医的眼底退行病变,或继发于多种眼病的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脑部肿瘤也可引起此病。

青盲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头眼部外伤,或肿瘤压迫,致脉道瘀阻,玄府闭塞;情志抑郁, 肝气不舒,玄府郁闭;心荣亏损,目窍失养,神光衰竭;肝肾两亏或禀赋不足,精血虚少,不得荣目,致目窍萎闭;脾肾阳虚,精微不化,目失温养,神光渐失,而致青盲。

1、肝肾两亏,或禀赋不足,脾肾阳虚,精虚血少,不得荣目,目窍萎闭,郁遏不畅,神光遂没。

2、情志抑郁,肝气不舒,经络郁滞,目窍郁闭。神光不得发越。

3、头眼外伤,目系受损,或脑部肿瘤压迫目系,致脉络瘀阻,目窍闭塞而神光泯灭。

青盲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1、青盲的检查方法

青盲是指眼外观正常,视盘色淡,而视力逐渐下降至盲无所见的内障眼病。确诊青盲需要做以下检查:

1.1、眼底检查

①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可见视盘色苍白。边界清楚。生理凹陷稍大稍深,血管正常或变细,筛板明显可见,黄斑部正常;②继发于视盘或视网膜炎症的视神经萎缩可见视盘色苍白,边界不清,筛板不显,视网膜动脉变细,静脉充盈或变细,血管可伴有鞘膜,其视力极差;③继发于视网膜变性之视神经萎缩可见视盘色青灰、淡白或蜡黄,边界稍模糊,血管变细,视网膜色素沉着或散在萎缩病灶。

1.2、视觉诱发电位检查

P波峰时延长或振幅严重下降。

1.3、头颅CT检查

排除或确诊有无颅内占位性病变压迫视神经等。

2、青盲的诊断鉴别方法

眼外观正常,视力逐渐下降,终至失明。视乳头色泽变淡或蜡黄,或苍白,血管变细。视野有异常改变。视觉电生理检查或头颅CT扫描有助诊断。

青盲的危害

青盲初起视物不清,似有薄纱遮挡,以后日渐加重,犹如隔雾视物,终至失明。但黑睛与瞳神的形态、气色皆如常人。眼底检查,可见到视神经乳头色泽变淡,甚至苍白,血管正常或变细,视乳头边界清晰或模糊,或见视网膜黄斑区色泽紊乱,或有渗出。

青盲的防治方法

1、青盲的预防方法

本病预后不佳,古人认为难治。部分病例经长时间的中药和针灸治疗,可控制病情发展,恢复满意视力,但苍白的视盘不易改变。颅内占位性病变者,经手术治疗颅内病变后。有时可以恢复理想视功能。因此,应慎用对视神经有毒害作用的药物,如乙胺丁醇、奎宁等,避免情绪紧张或抑郁,慎起居,戒烟酒,不过劳,可延缓致盲。

2、青盲的治疗方法

2.1、青盲雀目

青盲是外观正常,但不见物,雀目即夜盲。用决明一程式、地肤子五两,共研为末,加米汤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汤送下。

2.2、病后青盲

病不久者。用淫羊藿一两、淡豆鼓一百粒,水一碗半煎成一碗,一次服完。

2.3、青盲雀目

用苍术四两,淘米水浸一夜,切片焙干,研细,每服三钱。另将药末包在猪肝中,扎好,和粟米同煮熟,用以熏眼。临眼前,食肝饮汁。

又方

用苍术二两,淘米水浸过,焙干,捣碎为末,每服一钱。另以羊肝一斤,切破,放入药末,扎好,以淘米水煮熟,冷定吃下。

2.4、再方

用石决明一两(烧存性)、加苍术三两(去皮),共研为末。每取三钱,放入切开的猪肝中,扎定,加水煎熟,乘热熏目,待转温后,食肝饮汁。

2.5、再方

有蛤昨粉炒黄,研为末,加油蜡化和做成丸子,如皂角子大,放入猪腰子中,扎定,蒸吃。一天吃一次。

2.6、青盲内障

用白羊肝一具、黄连一两、熟地黄二两,同捣匀做成丸子,如梧子大。饭后稍久,茶送服七十丸。一天服三次。

2.7、治青盲眼

用真珠末一两、白蜜二合、鲤鱼胆二枚,和匀,煎过,滤取汁,频频点眼。

2.8、青盲的治疗便方

取青桑叶焙干研细,煎汁乘热洗目,坚持必效。有患此病二十年者,照此洗浴,双目复明。又方:用桑灰煎汤洗眼,坚持有效。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