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有中耳炎

為什么會有中耳炎

1、為什么會有中耳炎

中耳炎是比較常見的兒科疾病,在出現了中耳炎的時候多半會引起耳朵的充血和腫脹,主要是在感冒之后,咽喉部位和鼻部的炎症,會直接的向著我們的耳朵內去進行侵犯,所以就會引起管腔出現充血和腫脹。平時生活當中對于鼻子的保護并不是十分的注意,經常的摳鼻子都會直接的引起患兒出現中耳炎。出現中耳炎也會直接的影響著患者的聽力,這個時候會造成耳鳴的常見的表現。

2、小孩為什么易患中耳炎

由于小孩咽鼓管較成人短和平寬,腺樣體溝裂和扁桃體隱窩可能隱藏致病微生物,最易經咽鼓管侵入中耳,導致中耳炎,加上寶寶免疫功能差、防御能力不強,不容易抵制病菌的侵襲,平時感冒、發燒咳嗽等,也都可能導致病毒進入中耳發生中耳炎;

另外如果哺乳位置不當,乳液經咽鼓管進入中耳也會引發中耳炎的。

3、如何預防小孩患中耳炎

母乳喂養

吃母乳的寶寶,由于母乳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A(lgG)和免疫球蛋白M(lgM)足以抵御由口腔吸入至咽喉部及咽鼓管有害菌的侵染,故能有效地預防或減少嬰幼兒中耳炎的發生。而用牛奶、奶粉等食品進行人工喂養的嬰幼兒,由于這些食品無一定數量的活性抗體成分,故可使病菌有機可乘,致使呼吸道或中耳發生感染。

正確喂奶

寶寶患中耳炎往往和喂奶姿勢不正確也有關。有的媽媽或保姆在喂乳時圖省事,讓寶寶平臥喂奶,或人工喂養時喂奶過多、過急,使寶寶來不及吞咽而嗆咳,均可以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從咽鼓管進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因此,預防中耳炎,需注意喂乳姿勢,應該抱起寶寶來喂乳,人工喂奶時不要太多、太急。

少擤鼻涕

當寶寶鼻塞特別厲害時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細菌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致急性中耳炎。

六個月大寶寶不宜用安慰奶嘴

芬蘭專家在最近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中說,半歲以上的寶寶使用安慰奶嘴容易患中耳炎。

中耳炎有哪些症狀

1、耳痛。慢性中耳炎患者可有隱隱耳痛,耳痛常為,慢性中耳炎患者的首發症狀,疼痛可為持續性,亦可為抽痛。本病常伴有耳內閉塞或悶脹感,按壓耳屏后可暫時減輕。

2、耳聾。慢性中耳炎患者的耳聾輕重不一,因多是單耳發病,易被忽視。此種耳聾,多與病性的進展成正比,即病變較重,耳聾也加重。

3、耳鳴。慢性中耳炎患者常會,出現耳鳴症狀,多為低調間歇性,如“劈啪”聲、嗡嗡聲及流水聲等。當頭部運動或打呵欠、擤鼻時,耳內可出現氣,過水聲有時會間斷一下再次出現。

4、聽力減退。聽力下降、自聽增強。頭位前傾或偏向健側時,慢性中耳炎症狀因積液離開蝸傳,聽力可暫時改善,(變位性聽力改善)。積液粘稠時,聽力可不因頭位變動而改變。小兒常對聲音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而由家長領來就醫。如一耳患病,另耳聽力正常,可長期不被覺察,而于體檢時始被發現。

5、耳流膿。耳流膿是慢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狀。膿液的性質可為粘液、粘膿或純膿性。非危險型流膿較稀薄,無臭味。危險型流膿雖不多,但較稠,多為純膿性,并伴有異臭味。

中耳炎的類型

1、急性中耳炎

突然發生的耳痛,常伴有感冒或咳嗽。患者若是嬰兒便會哭鬧不止,并揉擦患耳的耳垂。發熱,體溫可高達39攝氏度。可能出現嘔吐,或者耳道可能流軟耳垢或膿液。患耳可能聽覺失靈。

2、慢性中耳炎

主要表現是耳朵流膿,流膿可分為流膿較稀薄,無臭味,危險性較小;危險型流膿雖不多,但較稠,多為純膿性,并伴有異臭味,危險性高。此外,還會有導致耳聾的危險性。一旦有眩暈、嘔吐、面癱、劇烈頭痛、寒戰、高熱等症狀出現,證明已有并發症發生,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3、滲出性中耳炎

耳內有閉塞脹悶感;聽力下降,自聽有回聲,頭部擺動時可出現症狀加重或減輕;伴有耳鳴和耳痛,一部分還會有耳內流水的症狀出現。

4、卡他性中耳炎

這類患者由于咽鼓管粘膜因較長時間的充血、水腫,變得增厚或粘連,引起咽鼓管的功能不良。鼓室內由于長期負壓,使鼓膜內陷,活動的范圍變小,因此出現耳聾、耳鳴症狀。

5、分泌性中耳炎

在感冒后或者乘飛機下降或潛水時,突然出現聽力下降;耳痛及耳內悶脹;多有低音調“轟轟”樣耳鳴,打呵欠或擤鼻時可聞及氣過水聲;兒童病人可表現反應遲鈍、誤聽或注意力不集中。

6、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化膿性中耳炎,即通常所說的害耳底。它是由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狀主要是耳痛、流膿,小兒有全身症狀比成人明顯,可能的發熱、嘔吐等。值得注意的是它能夠引發嚴重的并發症,如腦膜炎、腦膿腫等,威脅生命安全。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