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的正常值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的正常值

1、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别名SN,嗜中性分叶核粒细。

2、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正常值0.50~0.70(50%-70%),血液在载玻片上推成均匀分布的细胞涂片,用复合染色剂使各种细胞的不同结构能区别着色,在显微镜下计数各类细胞的百分率即简称为白分。

3、白细胞自动计数仪:(2~7)×109/L(2000~7000/mm3)。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是中性粒细胞的分叶过多,可分4叶甚至于5-6叶以上,若5叶者超过0.05时,又称为中性粒细胞的核右移。是由于造血物质缺乏,使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或造血功能减退所致。主要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感染的恢复期,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现象。

4、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数的测定原理包括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液和快速染液甲液。

5、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液:甲液:取瑞氏染粉1g,姬姆萨染粉0.3g,置干燥清洁研钵中,另备甲醇(不含水或丙酮)500ml分数次加少量甲醇研磨,分次收集于棕色玻璃瓶中,每天早晚各摇匀3min,经1周后即可应用。乙液(磷酸缓冲液)(pH值6.8~7.0):磷酸二氢钾(无水)0.3g,磷酸氢二钠(无水)0.2g,加适量水溶解,校正pH值,加水至1L,可加入0.01%TritonX-100改善染色性。

6、快速染液甲液:取磷酸二氢钾6.64g,磷酸氢二钠2.56g,水溶性伊红4g(或伊红B2.5g)加水1L,酚40ml。乙液:亚甲蓝4g,高锰酸钾2.4g,水1L,煮沸,冷后备用。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比例减小的原因

1、重症感染如重症败血症、粟粒性结核等。

2、伤寒、副伤寒、病毒感染性疾病、立克次体感染、原虫病(疟原虫、黑热病、原虫感染)等特殊感染。

3、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白细胞减少性白血病、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血液病。

4、有机溶酶、抗肿瘤药物、抗甲状腺药物、抗痉挛药物、磺胺类药物、酚噻嗪类、氯霉素、合霉素等的药物影响。

5、放射线照射放射病等。

6、系统性红斑狼疮、斑替(Banti)综合征、肝硬化、费耳替(Felty)综合征等也可造成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比例。

7、先天性疾病周期性中性细胞减少症、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家族性良性嗜酸性细胞减少症等。

8、其他还可能是恶病质、血液透析等。

中性粒细胞偏低怎么办

仅仅是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根本不能说明什么,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其中一项百分比降低,必然伴随着其他项百分比的升高,来诊断细菌还是病毒感染。您的体检项目中有没有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比,如果有两项且正常,那说明没有问题,甚至是可能体检误差,如果没有确实建议您去做一个血常规,需要注意饮食,多运动,提高抵抗力。

中性粒细胞偏低有可能有一定的危害,需要谨慎对待,因为中性粒细胞偏低会导致骨髓发育不全、骨髓入侵(成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的造白细胞组织增生、部分成髓细胞性白血病)、病毒感染、伤寒、副作寒、某些寄生虫病(疟疾、黑热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脾功能亢进、瓦尔登斯特伦病、多发性骨髓瘤、费尔提综合征、贫血(缺铁、缺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放射线(如:定位治疗)、粒细胞缺乏症等多种病症。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