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為什么復陽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關于“復陽”的討論始終沒有停止。這究竟是“假陰性”還是愈后再次感染?那么大家是否知道,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為什么復陽呢?
新冠肺炎患者治療后症狀消失,肺部影像學顯示病灶明顯吸收,核酸檢測陰性,間隔一天后再次檢測也是陰性則符合出院標準。出院后再隔離點觀察14天,以后再回到家隔離14天。在出院隔離觀察期間要復查核酸,有少數病人會有核酸檢測陽性的情況,即所謂復陽。
核酸檢測結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一般用咽拭子在咽部或鼻咽部采樣做核酸檢測,如采樣部位不好可能會出現核酸假陰性的結果。此外采樣后的標本儲存、檢驗操作以及使用不同型號的核酸檢測試劑盒等因素也會出現假陰性的結果。取下呼吸道的標本,如咳出的痰液做核酸檢測陽性率要高于用咽拭子采樣的結果。
關于復陽的病例,根據現有的信息分析,也存在幾種可能性。一,患者體內的病毒沒有完全消失;二,首次感染后產生的抵抗力不持久;三,病毒變異,之前的抵抗力無效,再次感染。如果患者體內的病毒并沒有‘清零’,很可能是非常低,低到無法檢出,這要結合出院時肺部炎症吸收程度等來分析。一般稱之為復發、再燃。若的確完全治愈了,那么有再次感染的可能性,要么是首次感染后抵抗力不持久,要么是病毒變異,出現了新的亞型,之前產生的免疫不起作用。
某專家稱,對于新冠肺炎復陽的病例,總體不認為‘復陽’者具有傳染性,也有部分專家認為不能完全排除可能性。第一種觀點,基于目前沒有從“復陽”者體內分離出活病毒,只是病毒尸體或殘片,“復陽”者的病情也沒有加重。在美國、韓國等地區,并不對患者進行長期隔離。
第二種觀點則認為,短期內“復陽”,可以說患者體內只是尚未代謝的病毒殘片,長達幾個月后再“復陽”,這個理由很難解釋。理論上只要有活病毒,就有傳染性。不過,患者傳染性在發病前一周最強,幾個月后即便有傳染性也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