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傳染源有哪些措施

控制傳染源有哪些措施

1、控制傳染源有哪些措施

患者:應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接觸者:凡與傳染源有過接觸而且有可能受感染者都應接受檢疫,檢疫期限從最后接觸之日算起相當于該病的最長潛伏期。

疑似患者:應盡早明確診斷。甲類傳染病的疑似患者必須在指定場所進行醫學觀察、隔離、治療和送檢病原學標本,當地衛生防疫機構應在兩日內明確其診斷。

病原攜帶者:對病原攜帶者應做好登記并進行管理,指導督促他們自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道德風尚;定期隨訪,經2~3次病原檢查陰性時可予解除隔離。在食品行業、服務行業及托幼機構工作的病原攜帶者須暫時調離工作崗位;久治不愈的傷寒或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攜帶者不得再從事威脅性職業。艾滋病、乙型肝炎和瘧疾的病原攜帶者嚴禁作獻血員。

2、動物傳染源的分類

以動物為主的人獸共患病,也稱自然疫原性疾病。這類疾病通常是在動物間傳播并延續的,只要在一定條件下才能傳播給人。以人為主的人獸共患病,此類疾病的病原體主要靠人延續,如人型結核、阿米巴病等。人獸并重的人獸共患病,人與動物作為此類疾病的傳染源的作用并重,病可互為傳染源,如血吸蟲等。真性人獸共患病,這類病原體的生活史必須在人與動物體內協同完成,缺一不可。如牛絳蟲病、豬絳蟲病等。動物作為傳染源的意義,主要取決于人與受感染動物接觸的機會和密切程度、受感染動物的種類和數量,以及環境中是否有適宜該病傳播的條件等。此外,與人們的衛生知識水平和生活習慣等因素也有很大關系。

3、傳染源的潛伏期長短

根據潛伏期的長短判斷患者受感染時間,用于追蹤傳染源,查找傳播途徑。根據潛伏期確定接觸者的留驗、檢疫和醫學觀察期限。一般為平均潛伏期加1~2天,危害嚴重者按該病的最長潛伏期予以留驗和檢疫。根據潛伏期的長短可確定免疫接種時間。根據潛伏期評價預防措施效果。一項預防措施實施后經過一個潛伏期,如果發病數明顯下降,則可認為可能與措施有關。潛伏期長短還可影響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潛伏期短的疾病,一旦流行,常呈爆發,且疫勢兇猛。潛伏期長的傳染病流行持續時間較長。

艾滋病的傳染源有哪些

1、性傳播的預防:潔身自愛,無性亂行為,提倡安全性生活醫學教|育網|整理,使用避孕套。

2、血液傳播的預防:供輸血用的血液應經過艾滋病毒抗體檢測;嚴禁吸毒、販毒;盡可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對注射器進行嚴格消毒;醫務工作者應注意避免外傷、針刺傷等意外事故,避免直接接觸病人的血液、分泌液等。

3、母嬰傳播的預防:感染艾滋病的婦女不應懷孕;如已經懷孕,要在孕婦分娩前3個月給予治療艾滋病的藥物二疊氮胸苷;不用母乳喂養;不接受有危險(如卡介苗等)的免疫。

4、艾滋病患者家庭預防:不要與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發生性接觸;夫妻間性生活應該使用避孕套;被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的物品及時消毒處理;有創傷、皮膚病時不要去照顧患者或感染者。

乙肝的傳染源有哪些

1、乙肝患者:各類型乙肝病人包括急性黃疸型和無黃疸型、慢性遷延性、慢性活動性、重型肝炎等,均具有傳染性。而且在感染的潛伏期和恢復期,都具傳染性。只要尚未產生乙肝表面抗體,其他任何1項乙肝病毒標志物存在,就仍具有傳染性。

2、隱性感染者:被感染者無明顯症狀和體征(或稱亞臨床感染者),也可稱為急性無黃疸型患者。

3、乙肝病毒攜帶者:一般分為無症狀攜帶者、潛伏期攜帶者和感染后攜帶者。絕大多數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單純1項乙肝表面抗原陽性者極少,而與其他乙肝病毒標志物共存。此種乙肝病毒攜帶者與隱性感染者一樣,其傳染性與傳染作用往往被忽視。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