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病如何預防接種

結核病如何預防接種

1、皮內法:結核菌素試驗陰性者用0.1mlbcg(內含菌量0.05~0.075mg)在左臂三角肌下端外緣皮內注射(切忌皮下注射)2個月內的新生兒無結核病接觸史者可免作結素試驗。接種后6周內應避免小兒與結核病患者接觸,以防在未產生免疫力前遭受傳染的危險接種bcg后3~4周,接種處可發生堅實的紅色丘疹,逐漸形成小膿皰或小潰瘍逐漸干枯結痂,至1~2月后可愈合。反應較重的丘疹中心可有壞死局部淋巴結可發生寒性膿腫,破潰后形成較深潰瘍,愈合較慢。

2、皮上劃痕法:用每1ml內含菌量50~75mg的bcg一滴滴在左臂三角肌外緣下端在皮上劃一個各長1~1.5cm的“井”字劃痕,以不出血而呈紅痕為宜,劃后將菌苗在劃痕處輕輕涂勻待菌苗干后(10分鐘左右)再穿衣袖,此法操作簡便,易于普及推廣局部反應輕,淋巴結反應較少。

3、口服法:只限于出生后2個月以內的嬰兒卡氏最初發明bcg,即采用新生兒口服法,因為新生兒腸粘膜組織尚未完全發育bcg容易通過而進入腸系膜淋巴系統而發生免疫力。bcg口服法現已很少應用。

4、以皮內法和口服法陽轉率較高前者約65.7%~92.8%,后者約88.8%~94.5%;皮上劃痕法陽轉率較低,約51.3%~81.5%皮內法陽性持續時間較皮上劃痕法為長。除2個月以內的嬰兒外,接種前應先做皮內結素試驗(一般用5個結核菌素單位)。

5、接種的禁忌症:陽性結核菌素反應發熱、腹瀉、注射局部有濕疹或有全身性皮膚病急性傳染病后1個月內,有過敏性疾患,患嚴重肝腎、心臟病及早產兒、低體重新生兒及產傷兒等均不宜接種免疫缺陷患兒可并發致死性播散性卡介苗病,尤應禁種。

結核病的檢查

1、涂片檢測

將患者的痰或是其他部位的體液制成涂片在鏡下檢測患者的陰、陽性。

2、X線檢查

不但可早期發現結核,而且可對病灶的部位、范圍、性質、發展情況和效果作出診斷。

3、結核菌素試驗

陽性表示結核感染,但并不一定患病。稀釋度一作皮試呈陽性者,常提示體內有活動性結核灶。

陰性提示沒有結核菌感染。但仍要排除下列情況。結核菌感染后,需4~8周變態反應才能充分建立;所以在變態反應前期,結素試驗可為陰性。應用糖皮質激素等免疫抑制劑者營養不良以及麻疹、百日咳患者,結素反應可暫時消失。嚴重結核病和各種危重患者對結素無反應。其他:如淋巴免疫系統缺陷(白血病、結節病)患者和老年人的結素反應也常為陰性。

4、淋巴細胞培養+γ干擾素釋放試驗

比結核菌素試驗(PPD)皮試更敏感和更特異,不受既往卡介苗注射的干擾,但不能區分隱性感染或活動性結核。

結核病的治療

在確定治療原則和選擇療法之前,應確定結核病的類型和現階段病灶進展及好的情況,并檢查肺以外其他部位有無活動性結核存在。同時遵循以下治療原則:

1、早期病變中的細菌多,藥物容易發揮作用;

2、劑量適宜既能發揮最大殺菌或抑菌作用,同時患者也易耐受,毒性反應不大。

3、聯合用藥可防止耐藥性產生,聯合用藥還可針對各種代謝狀態細菌及細胞內外菌選藥,已達到強化藥效的目的。

4、用藥不能隨意間斷,間歇療法在劑量及間隔上有特定要求,用法也有一定規律,不屬間斷療法。

5、化療要堅持全程,目的在于消滅持存菌,防止復發,全程不一定是長程。

只有遵循以上五個原則、早期、適量、聯合、規律、全程,才能確保治療徹底。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