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杆菌传播途径
炭疽杆菌传播途径
1、炭疽杆菌传播途径
1.1、牛、马、骆驼等牲畜通常是食入了被污染的水、草后感染炭疽,而人因接触、食用这些病畜的肉,感染炭疽。炭疽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也具传染性。
1.2、吸入含有炭疽杆菌的气溶胶或尘埃。
1.3、接触病畜及其产品。需注意的是,炭疽病在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传染。
2、炭疽临床类型
2.1、皮肤炭疽
最为多见,占到所有类型炭疽病例的95%以上,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泡,继而中央坏死形成溃疡性黑色焦痂,周围组织非凹陷性水肿,疹痕不明显,或直接发生大片水肿和坏死,伴有中度以上发热和该区域的淋巴结肿大。
2.2、肺炭疽
病例数较少,可有其他类型转化而来,高热,疲劳,全身不适,疾病初期持续2-3天后突然转为急性,病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咳黏液血痰。肺部体征常只有散在的细湿锣音,X射线检查主要表现为纵隔阴影增宽,脉速弱,紫绀,随后迅速出现呼吸衰竭,意识丧失、死亡。
2.3、肠炭疽
急性起病,发热,腹胀,剧烈疼痛,腹泻,通常为血样便或血水样便。可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中含血丝及胆汁。可累及消化道以外系统。
3、炭疽可防可控可治
不过,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指出,炭疽可防可控可治,市民不必恐慌。如果怀疑自己可能感染炭疽,应及时到医院诊治,由于炭疽杆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早期治疗治愈率较高。旅游或出差应注意在存在炭疽的地区不主动去接触可疑的病死动物或其残骸,不仅可以预防炭疽,也可以预防其他传染病。
北京疾控中心提醒,预防炭疽的措施有:避免接触病畜和污染的
畜产品;从事与畜产品加工有关的工作时,要注意个人防护,洗手消毒;保持环境卫生,并定期进行体检。
如果怀疑自己被炭疽杆菌感染,必须及早就医,告知医生接触史或流行病学史,并接受正规治疗。如果周围或亲属中有人出现类似炭疽的症状,不要恐慌,应立即报告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患者送往正规医院检查和诊治,告知接触史或流行病学史。
炭疽的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增高,10*109-25*109/L。甚至可高达60*109-80*109/L。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血小板可减少。
2、细菌涂片与培养:根据临床表现可分别取分泌物、痰液、大便、血液和脑脊液作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可见粗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培养可有炭疽杆菌生长。
3、动物接种:将上述标本接种于家兔、豚鼠与小白鼠皮下,24h后出现局部的典型肿胀、出血等阳性反应。接种动物大多于48h内死亡,从其血液与组织中可查出和培养出炭疽杆菌。
4、血清免疫学检查:有间接血凝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法与ELISA法等检测血中抗荚膜抗体。
5、炭疽皮肤试验:用减毒株的化学提取物皮下注射,症状出现2-3天后,82%的患者出现阳性结果,4周后达99%。
炭疽引起的疾病
1、皮肤炭疽,呈痈样病灶,皮肤上可见界限分明的红色浸润,中央隆起呈炭样黑色痂皮,四周为凝固性坏死区。镜检可见上皮组织呈急性浆液性出血性炎症,间质水肿显着,组织结构离解,坏死区及病灶深处均可找到炭疽杆菌。
2、肠炭疽,病变主要在小肠。肠壁呈局限性痈样病灶及弥漫出血性浸润。病变周围肠壁有高度水肿及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膜也有出血性渗出,腹腔内有浆液性含血的渗出液,内有大量致病菌。肺炭疽呈出血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或梗死区。支气管及纵膈淋巴结肿大,均呈出血性浸润,胸膜与心包亦可受累。
3、脑膜炭疽的软脑膜及脑实质均极度充血、出血及坏死。大脑、桥脑和延髓等组织切面均见显着水肿及充血。蛛网膜下腔有炎性细胞浸润和大量菌体。炭疽杆菌败血症患者,全身各组织及脏器均为广泛性出血性浸润、水肿及坏死,并有肝、肾浊肿和脾肿大。